bǐ①写字、画画等的工具。

与纸、墨、砚合称为文房四宝。

②书写;记载。

《送东阳马生序》:“每假借于藏书之家,手自~录。

”③笔迹;书画墨迹。

《新唐书•李白传》:“观公~奇妙,欲以藏家尔。

”④散文。

《文心雕龙•总述》:“今之常言,有文有~,以为无韵者~也,有韵者文也。

yuē①捆绑。

【引】拴套。

《触龙说赵太后》:“于是为长安君~车百乘,质于齐。

”②约束;

检束。

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,未尝有坚明~束者也。

”③约定。

《鸿门宴》:“怀王与诸将~曰。

”④预先商定共同遵守的条件、盟约。

《伶官传序》:“契丹与吾~为兄弟。

”⑤简约。

《屈原列传》:“其文~,其辞微。

”⑥大约;

大概。

《核舟记》:“舟首尾长~八分有奇。

jué①断;

断绝。

《共工头触不周山》:“天柱折,地维~。

”《荆轲刺秦王》:“秦王惊,自引而起,~袖。

”②隔绝;

隔断。

《三峡》:“至于夏水襄陵,沿溯阻~。

”【又】隔绝的;

封闭的《桃花源记》:“率妻子邑人来此~境。

”【又】极远的。

《班超告老归国》:“班超久在~域,年老思土。

”③绝交;

断绝往来。

《屈原列传》:“楚怀王贪而信张仪,遂~齐。

”④停止;

止歇。

《与朱元思书》:“蝉则千转不穷,猿则百叫无~。

”《口......更多

cōng①听力好。

《荀子•性恶》:“目明而耳~。

”《孟子•离娄》:“师旷之~,不以六律,不能正五音。

”②听得清楚。

《荀子•劝学》:“目不能两视而明,耳不能两听而~。

”《屈原列传》:“屈平疾王听之不~也。

”③聪明,有智慧。

司马光《陶侃》:“侃性~敏恭勤。

”【聪了】聪明懂事。

《后汉书•孔融传》:“夫人小而~,大未必奇。

”【聪明】1.听觉、视觉灵敏。

王安石《上仁宗皇帝言事书》:“所谓察之者,非专用耳目之......更多

cǎo①草;

草本植物的总称。

《观沧海》:“树木丛生,百~丰茂。

”《敕勒歌》:“风吹~低见牛羊。

”②荒野;

草野。

《后序》:“不得已,变姓名,诡踪迹,~行露宿。

”③乡间;

民间。

《五人墓碑记》:“况~野之无闻者欤?

”④粗糙;

粗劣。

《冯谖客孟尝君》:“左右以君贱之也,食以~具。

”⑤初稿;

草稿。

《左忠毅公逸事》:“庑下一生伏案卧,文方成~。

”⑥汉字的一种字体,流行于汉初,笔画相连,写来迅速。

如“狂草”、“真......更多

xǔ①答应;

允许。

《出师表》:“由是感激,遂~先帝以驱驰。

”②赞同。

《愚公移山》:“杂然相~。

”③期望。

《书愤》:“塞长城空自~,镜中衰鬃已先斑。

”④处所。

《五柳先生传》:“先生不知何~人也。

”⑤表示大约的数量。

《核舟记》:“船首尾长约八分有奇,高可二黍~。

”⑥这样;

这么。

刘克庄《沁园春》:“天造梅花。

有~孤高,有~芬芳。

”⑦表示感叹语气。

韩愈《感春》:“三盃取醉不复论,一生长恨奈何~。

jué①欺诈;

玩弄手段。

《论语•宪问》:“齐桓公正而不~。

”②奇;

奇异。

傅毅《舞赋》:“瑰姿~起。

qī①一支脚。

《管子•侈靡》:“一~腓,一~发屦而当死。

”(砍去犯人一只脚,让他一只脚穿鞋,可以抵死罪。

腓:砍脚的刑罚。

)②偏。

偏重。

《韩非子•八经》:“大臣两重,捉衡而不~。

”jī通“奇”。

数奇。

指事情为顺,运气不好。

贾谊《新书•谕诚》:“楚国虽贫,岂爱一~屦哉?

wù①(马)奔驰。

《史记•司马相如传》:“游乎六艺之囿,~乎仁义之塗。

”②快;

急速。

《素问•大奇论》:“肝脉~暴,有所惊骇。

”③追求;

从事。

《宋史•陈颢传》:“病学者厌卑近而~高远,卒无成焉。

chuán①传递;

传送。

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秦王大喜,~以示美人及左右。

”②传给;

授与。

《原君》:“~之子孙,受享无穷。

”③传授;

教授。

《师说》:“师者,所以~道受业解惑也。

”④流传。

《石钟山记》:“此世所以不~也。

”⑤流传的文字。

《游褒禅山记》:“后世之谬其~而莫能名者,何可胜道也哉!

”zhuàn①驿舍;

客站。

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舍相如广成~舍。

”②驿车。

《韩非子•喻老》:“遽~不用。

”(遽......更多

12345 共96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