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ǎn①抓;

握取;

把持。

《游黄山记》:“两峰秀色,俱可手~。

”②提;

撩起。

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~裙脱丝履,举身赴清池。

”③摘取。

《离骚》:“~茹蕙以掩涕兮,沾余襟之浪浪。

”④招引;

招致。

《隆中对》:“总~英雄,思贤若渴。

chǔ①本是一种丛生灌木,又叫“荆”;

古代取其条作打人的工具。

《礼记•学记》:“夏~二物,收其威也。

”②痛苦,悲痛。

《柳毅传》:“妇始~而谢,终泣而对。

”③鲜明,整齐。

《战国策•齐策》:“不韦使~服而见。

”④周代诸侯国,战国时为七雄之一。

位于长江中下游,后来这一带地方也称楚。

《樊姬》:“樊姬,~国之夫人也。

”《大铁椎传》:“与人罕言语,语类~声。

”【楚楚】1.形容衣服鲜明整洁。

2.草木丛生的样子。

......更多

zhǎo①手指甲和脚指甲的总称。

《史记•蒙恬列传》:“公旦自揃其~以沈于河。

”②鸟兽的脚趾。

《劝学》:“蚓无~牙之利。

”③抓;

用指甲掐。

《种树郭橐驼传》:“~其肤,以验其生枯。

”【爪牙】禽兽的爪和牙。

比喻武臣或重臣。

亲信;

党羽。

jiàn①看;

看到。

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“~牛未~羊也。

”②遇见;

碰见。

《回乡偶书》:“儿童相~不相识。

”③见面;

会面。

《琵琶行》:“移船相近邀相~。

”④拜见;

谒见。

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:“于是入朝~威王。

”⑤召见;

接见。

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秦王坐章台~相如。

”⑥知道;

懂得。

《示儿》:“乃翁~事可怜迟。

”⑦听见;

听到。

《林黛玉进贾府》:“总不许~哭声。

”⑧见解;

见识。

《晋书•王浑传》:“敢陈愚~。

......更多

lǐ①原指祭神敬祖,后成为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、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的总称。

《鸿门宴》:“大行不顾细谨,大~不辞小让。

”②礼貌;

礼仪;

表示敬意的语言或动作。

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乃设九宾~于廷。

”《送东阳马生序》:“或遇其叱咄,色愈恭,~愈至。

”③尊敬;

以礼相待。

《赤壁之战》:“孙讨虏聪明仁惠,敬贤~士。

”④礼物。

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“所以不报谢者,以为小~无所用。

”⑤儒家经典“五经”之一,......更多

huì①彩绣。

刘勰《文心雕龙•总术》:“视之则锦~,听之则丝簧。

”②绘画。

《聊斋志异•画皮》:“执采笔而~之。

zēng①丝织品的总称。

《汉书•灌婴传》:“灌婴,睢阳贩~者也。

”②通“矰”。

一种丝绳系住用来射鸟的短箭。

《战国策•楚策四》:“不知夫射者方将修其碆卢,治其~缴,将加已乎百仞之上。

zhě①用动词、形容词和动词性词组、形容词性词组的后面,组成一个名词性结构,相当于“……的人(人、事、情况等)”。

《归去来兮辞》:“悟已往之不谏,知来~之可追。

”②用在数词后面,往往总指上文所提到的人、事、物。

翻译时在人、事、物名称前加“个”、“件”、“种”等。

《赤壁之战》:“此数~用兵之患也。

”③用在名词名词性词组后面,起区别作用,可译作“这样的”、“这个”等,有时不必译出。

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“......更多

rú①吃。

《文选序》:“~毛饮血之世。

”【引】含。

范成大《相州》:“~痛含辛说乱华。

”②蔬菜的总称。

枚乘《七发》:“白露之~。

”③柔软。

《韩非子•亡征》:“柔~而寡断。

”④度量;

估计。

《诗经•小雅•六月》:“猃狁匪~。

”【又】猜测;

猜想。

《诗经•邶风•柏舟》:“我心匪鉴,不可以~。

”⑤腐臭。

《吕氏春秋•功名》:“以~鱼去蝇,蝇愈至,不可禁。

”查询

mì安宁;

平静。

《晋书•袁瓌传》:“朝野无虑,江外~静。

”归有光《上总制书》:“诸夷恭顺,四边宁~。

”查询

12345 共63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