削
xuē①古代刮削竹简木札的书刀。
《考工记•筑氏》:“筑氏为~长尺,博寸。
”②用刀削。
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指如~葱根,口如含朱丹。
”③削减;
削弱。
《屈原列传》:“其后楚日~。
”④分割土地。
《六国论》:“日~月割,以趋于亡。
”⑤陡峭。
《游黄山记》:“石崖侧~侧援崖。
”【削籍】官吏被革职,在官籍中除名。
查询
录
lù①记录;
记载。
《公羊传•隐公十年》:“《春秋》~内而略外。
”②抄写;
抄录。
《送东阳马生序》:“每假借于藏书之家,手自笔~。
”③记;
惦记。
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君既若见~,不久望君来。
”④总领。
《三国志•诸葛亮传》:“亮以丞相~尚书事。
”⑤记载的言行和事物的册籍。
《后序》:“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,名曰《指南~》。
”⑥采纳。
《曲突徙薪》:“灼烂者在于上行,余各以功次坐,而不~言曲突者。
”
扛
káng①双手举。
《史记•项羽本纪》:“籍长八尺余,力能~鼎。
” 【又】抬。
《后汉书•费长房传》:“又令十人~之,犹不举。
”
按
àn①用手压或摁.《活板》:“以一平板~其面,则字平如砥。
”②抚;握.《鸿门宴》:“项王~剑而跽。
”③压抑.《赤壁之战》:“何不~兵束甲,北面而事之”④控制.《周五夫军细柳》:“于是天子乃~辔徐行。
”⑤止.《失街亭》:“若街亭有兵守御,即当~乓不行。
”⑥查看;巡察.《雁荡山》:“~西域书,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山芙蓉峰龙湫。
”⑦审查;查究.《五人墓碑记》:“以吴民之乱请于朝,~诛五人。
衍
yǎn①蔓延;
扩展。
《后汉书•桓帝纪》:“流~四方。
”《墨子•非攻中》:“广~数于万。
”②余裕;
盛多。
《荀子•君道》:“圣王财~以明辨异。
”杜笃《论都赋》:“国富人~。
”③书籍中由于排版、传抄错误等原因造成多出来的不应有的字句,如“衍文”。
④平坦。
《管子•轻重丁》:“北方之萌者,~处负海。
”⑤山坡。
《史记•封禅书》:“文公梦黄蛇自天下属地,其口止于鄜~。
”【衍更】演变。
【衍溢】⒈泛溢。
⒉充满。
通
tōng①通达;
通过;
通行。
《愚公移山》:“吾与汝毕力平险,指~豫南,达于汉阴。
”②贯通;
沟通。
《谭嗣同》:“然后皇上与康先生之意始能少~,锐意欲行大改革矣。
”③畅通;
没有阻隔。
《论积贮疏》:“政治未必~也,远方之能疑者,并举而争起矣。
”④通报;
转达。
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遣丞为媒人,主簿~语言。
”⑤交往;
来往;
结交。
《汉书•季布传》:“吾闻曹丘生非长者,勿与~。
”⑥流通;
交换。
韩愈《原道》:“为之贾......更多
眼
yǎn①眼珠。
《庄子•盗跖》:“比干剖心,子胥抉~,忠之祸也。
”《晋书•阮籍传》:“见礼俗之士以白~对之。
” 【引】眼睛。
辛弃疾《清平乐•独宿博山王氏菴》:“~前万里江山。
”②孔洞;
窟窿。
陆游《老学庵笔记》卷一○:“第中窗上下及中一二~作方~。
”③用于井、泉水。
白居易《钱塘湖石记》:“湖中又有泉数十~。
”
笈
jí书籍。
《晋书•王裒传》:“负~游学。
”
箧
qiè小竹籍。
《送东阳马生序》:“当余之从师也,负~曳屣,行深山巨谷中。
”
篇
piān①文章的单位或组成部分。
古代文字写在竹简上,把首尾完整的诗或文用绳子或皮绳编连在一起叫做“篇”。
【引】首尾完整的诗文或一部书中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。
《屈原列传》:“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,一~之中三致志焉。
”②泛指文章书籍。
常“篇章”、“篇籍”连用。
《论衡•超奇》:“或兴论立说结连~章者,文人鸿儒也。
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