zhuó①附着。

《游黄山记》:“每至手足无可~处,澄源必先登垂接。

”②穿着。

《木兰诗》:“脱我战时袍,~我旧时裳。

”③穿戴的东西。

《桃花源记》:“男女衣~,悉如外人。

”④击中。

《陈州粜米》:“恰便似轰雷~顶。

”⑤用。

《高祖还乡》:“众乡老展脚舒腰拜,那大汉挪身~手扶。

”⑥使;

派。

《窦娥冤》:“从今以后,~这楚州亢旱三年。

”⑦叫,表示命令语气。

《陈州粜米》:“我~你休言语。

”zháo①遭到;

受到。

......更多

gěng光明。

《尚书•立政》:“以觐文王之~光,以扬武王之大烈。

”屈原《离骚》:“~吾既得此中正。

”【耿介】⒈光明正大。

⒉正直。

⒊孤傲,不趋时。

biǎn①减少;减低。

《后汉书•袁绍传》:“每~节军粮,欲使离散。

”②给予低的评价,与“褒”相对。

《后汉书•董扶传》:“~纤介之恶。

”③降级。

《史记•张仪列传》:“~蜀王更号为侯,而使陈庄相蜀。

”【又】指降职又外放。

查询

yíng①迎接;

往迎。

《滕王阁序》:“千里逢~,高朋满座。

”②投降。

《赤壁之战》:“诸将吏敢复言当~操者,与此案同。

”③迎娶。

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适得府君书,明日来~汝。

”④向着。

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》:“~着北风,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。

dǎi①及;

赶上;

到。

《冯婉贞》:“便捷猛鸷终弗~。

”②逮捕;

捉拿。

《五人墓碑记》:“予犹周公之被~,在丁卯三月之望。

”③趁着;

乘。

《左传•定公四年》:“~吴之未定,君其取分焉。

【辨】捕,逮,捉。

“捕”和“逮”都是指捉人;

“捕”还在可以用于其他动物,如“捕鱼”。

“捉”在上古是“握”的意思,大约在唐代才开始使用“捕捉”。

dì见“棣棣” 【逮至】及至;

来到。

《墨子•尚同中》:“~有苗这制五刑,以乱天下......更多

yú①介绍动作行为发生时间、处所,可译为“在”、“到”、“从”等。

《子鱼论战》:“宋公子及楚人战~泓。

”《出师表》:“受任~败军之际。

”②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,可译为“由于”、“因为”。

《进学解》:“业精~勤,荒~嬉。

”③介绍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,可译为“对”、“向”等。

《师说》:“~其身也,则耻师焉。

”《捕蛇者说》:“余将告~莅事者。

”④介绍动作行为的主动者,可译为“被”。

有时动词前还有“见”、......更多

sì①类似;

相像。

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:“布衾多年冷~铁。

”②似乎;

好像。

《秋浦歌》:“白发三千丈,缘愁~个长。

”③表示比较,超过。

张岱《湖心亭看雪》:“莫说相公痴,更有痴~相公者。

”④给;

与。

罗邺《宫中》:“鹦鹉飞来说~人。

yī①依靠;

依托。

《小石潭记》:“潭中鱼可百许头,皆若空游无所~。

”②帮助。

《汉书•礼乐志》:“声~咏,律和声。

”③依从;

应允。

《窦娥冤》:“有一事肯~窦娥,便死而无怨。

”④依照;

按照。

《庖丁解牛》:“~乎天理,批大郤,导大窾。

”【依稀】模糊;

不清晰。

【依依】⒈轻柔的样子。

⒉茂盛的样子。

⒊留恋不舍的样子。

⒋仿佛;

好像;

隐约。

zuò①当;

为。

《窦娥冤》:“天也,你错勘贤愚枉~天。

”②充当;

充任。

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》:“推开看里面时,七八间草屋~着仓廒。

”③成为;

变成。

《山坡羊•潼关怀古》:“宫阙万间都~了土。

”④使,多用于假设语气。

秦观《江城子》:“便~春江都是泪,流尽,许多愁。

”⑤因为。

《智取生辰纲》:“你们~什么闹。

”【做弄】⒈捉弄。

⒉酝酿。

chī①口吃。

《史记•张丞相传》:“(周)昌为人~,又盛怒,曰:‘臣口不能言,然臣期期知其不可。

’”②笑声。

蒲松龄《聊斋志异•婴宁》:“但闻室中~,皆婴宁笑声。

”③进食。

贾谊《新书•耳痹》:“越王之穷,至乎~山草。

”④感受;

蒙受。

《京本通俗小说•错斩崔宁》:“半夜敲门不~惊。

”⑤表示被动。

《智取生辰纲》:“连累我们也~你说了几声。

”【吃官司】指被控告受处罚或关在监狱里。

【吃嘴】贪吃。

67 共70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