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ǔn①思量,揣度。

《三国志•蜀书•诸葛亮传》:“昔萧何荐韩信,管仲举王子城父,皆~己之长未能兼有故也。

”②除。

《汉书•律历志上》:“故以成之数~该之积,如法为一寸,则黄钟之长也。

”③通“刌”,切。

《礼记•玉藻》“瓜祭上环”郑玄注:“上环头,~也。

zì①放纵;

无拘束。

柳宗元《童区寄传》:“汉官因以为己利,苟得僮,~所为不问。

”②听任;

任凭。

《触龙说赵太后》:“~君之所使之。

bēi①悲哀;伤心。

《柳毅传》:“~泗淋漓,诚怛人心。

”《岳阳楼记》:“不以物喜,不以己~。

”【又】可悲的。

《察今》:“以为治岂不~哉。

”【又】为……而悲伤。

《韩非子?和氏》:“吾非~刖也。

”杜甫《登高》:“万里~秋常作客,百年多病独登台。

”②怜悯,同情。

《捕蛇者说》:“余~之,且曰‘若毒之乎?’。

”《指南录后序》:“使来者读之,~予志焉。

”③顾念;怀念。

《汉书•高帝纪》:“游子~故乡。

”④悲伤。

......更多

huì①仁爱;

仁慈。

《赤壁之战》:“孙讨虏聪明仁~,敬贤礼士。

”②恩惠;

恩赐。

《曹刿论战》:“小~未偏,民弗从也。

”《谏太宗十思疏》:“仁者播其~,信者效其忠。

”③表示别人对自己的行为是施加恩惠。

无实在意义。

《左传•僖公四年》:“君~徼福于敝邑之社稷,辱收寡君,寡君之愿也。

”④柔和。

《兰亭集序》:“是日也,天朗气清,~风和畅。

”⑤通“慧”,聪明。

《愚公移山》:“甚矣,汝之不~。

”《送李愿归盘谷序》......更多

bì固执;任性。

《后汉书•袁绍传》:“而性矜~自高。

”【愎过】坚持错误。

《吕氏春秋传•诬徒》:“失之在己,不肯自非,~自用。

”【愎谏】不听劝谏。

《韩非子•亡征》:“很刚而不和,~而好胜。

zhuō①笨,与“巧”相对。

《林黛玉进贾府》:“姊妹们虽~,大家一处伴着,亦可以解些烦闷。

”②本分。

《归园田居》:“开荒南野际,守~归园田。

”③粗;

劣。

常表自谦,如“拙作”。

【拙荆】旧时对别人称自己妻子的谦词。

【拙目】见识浅陋;

眼光短浅。

【拙讷】缺少才能,不善说话。

shì①对;

正确。

《归去来兮辞》:“实迷途其未远,觉今~而昨非。

”【又】认为……正确;

肯定。

《问说》:“~己而非人,俗之同病。

”②这;

这个;

这样。

《石钟山记》:“~说也,人常疑之。

”③凡是;

所有的。

《游园》:“~花都放了,那牡丹还早。

”④表判断。

《琵琶行》:“同~天涯沦落人。

ài①昏暗.谢瞻《王抚军庾西阳集别》:“颓阳照通津,夕阴~平陆。

”②隐蔽.陶渊明《时运》:“山涤绦霭,宇~微霄。

”③滋润;温和.唐太宗《元日》:“高轩~春己,邃阁媚朝光。

” 【暧暧】1.昏暗不明.潘岳《寡妇赋》:“时~而向昏兮,日杳杏而西匿。

”2.隐隐约约.《归田园居》:“~远人村,依依墟里烟。

”3.表茂密.陶渊明《归田园居》:“淙淙悬溜,~荒林。

shù①古代城邑中的道路。

左思《蜀都赋》:“亦有甲第,当衢向~。

”②方法;

手段。

《柳毅传》:“子有何~可导我耶?

”③思想;

学说;

主张。

《答司马谏议书》:“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,而议事每不合,所操之~多异故也。

”【又】符合某种思想学说的行为。

《狱中杂记》:“果无有,终亦稍宽之,非仁~乎?

”④学问;

学识。

《师说》:“闻道有先后,~业有专攻。

”⑤技术;

技艺。

《教战守策》:“授以击刺之~。

”⑥权术;

......更多

gé①树木的长枝条。

庚信《小园赋》:“枝~相交。

”【引】栅栏。

杜甫《潼关吏》诗:“连云列战~。

”【引】格子。

沈括《梦溪笔谈》卷一:“窗~上有火燃处。

”②格式;

标准。

龚自珍《己亥杂诗》:“我劝天公重抖擞,不拘一~降人才。

” 【又】特指法律条文。

【又】风格。

沈括《梦溪笔谈》卷十七:“徐熙至京师,送图画院品其画~。

”成语有“别具一格”③阻止;

阻碍。

《史记•孙宾传》:“形~势禁”(被形势所阻止。

)成语有“......更多

678910 共110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