言
yán①说;
谈论。
《桃花源记》:“此人一一为具~所闻。
”《邵公谏厉王弭谤》:“吾能弭谤矣,乃不敢~。
”②言语;
言论。
《鸿门宴》:“至军中,具以沛公~报项王。
”《邵公谏厉王弭谤》:“王不听,于国人莫敢出~,三年,乃流王于彘。
”③一字为一言。
《琵琶行》:“因为长句,歌以赠之,凡六百一十六~。
”④一句为言。
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“今吾且死,而侯生曾无一~半辞送我,我岂有所失哉?
”⑤著作;
书籍。
《过秦论》:......更多
记
jì①记载;
记述。
《游褒禅山记》:“其下平旷,有泉侧出,而~游者甚众。
”②记忆;
记得。
《五人墓碑记》:“予犹~周公之被逮,在丁卯三月之望。
”③公告;
布告。
《冯谖客孟尝君》:“后孟尝君出~,问门下诸客。
”④一种以记叙说明为主的文体。
《五人墓碑记》:“哀斯墓之徒有其名也,而为之~。
”⑤标记;
符号。
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》:“仓廒内自有官司封~。
”⑥胎记;
皮肤上生来就有的深色斑痕。
《葫芦僧判断葫芦案》:“他......更多
说
shuō①陈说;
讲说。
《桃花源记》:“及郡下,诣太守,~如此。
”②说明;
解说。
《离骚》:“众不可户~兮,孰云察余之中情。
”③言论;
说法;
主张。
《鸿门宴》:“而听细~,欲诛有功之人。
”④文体的一种,也叫杂说。
多用于说明事物,讲述道理。
《黄生借书说》:“为一~,使与书俱。
”shuì劝说;
说服。
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“公子患之,数请魏王,及宾客辩士~王万端。
”yuè通“悦”。
喜欢;
高兴。
《论语》:“学而时......更多
资
zī①钱财;
物资。
《赤壁之战》:“孤当续发人众,多载~粮,为卿后援。
”②积蓄。
《信凌君窃符救赵》:“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,如姬~之三年,自王以下,欲求报其父仇,莫能得。
”③供给;
资助。
《祭妹文》:“汝来床前,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,聊~一次。
”④资本;
依托。
《赤壁之战》:“若据而有之,此帝王之~也。
”⑤天赋。
《汉书•董仲舒传》:“今陛下贵为天子,……又有能致之~。
”⑥通“咨”。
询问。
《礼记•表记》......更多
赞
zàn①帮助;
辅助。
《赤壁之战》:“此天以卿二人~孤也。
”②介绍;
引见。
《信陵君窍符救赵》:“公子引侯生坐上坐,遍~宾客。
”③称赞。
《报刘一丈书》:“闻者亦心计交~之。
”④文体的一种,一般用于颂扬。
《雁荡山》:“唐僧贯休为《诺矩罗~》。
”⑤赞语。
纪传等文章论著后的总评性文字。
如《芋老人传》篇末有“赞曰”。
【赞礼】古代举行典礼时,唱读仪式让人行礼。
【赞理】助手。
【赞襄】帮助。
赴
fù①奔向;
投向。
多指投向凶险的处所或危险的事物。
《信陵君窃符求赵》:“无他端,而欲~秦军。
”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举身~清池”②前往;
到。
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“天下之欲疾其君者,皆欲~愬于王。
”③报丧,后来写作“讣”。
《左传•隐公三年》:“王平崩,~以庚戍,故书之。
”④赴任。
《石钟山记》:“而长子迈将~饶之德兴尉。
”
过
guò①走过;
经过。
《殽之战》:“三十三年春,秦师~周北门。
”②时间过去。
《采草药》:“花~而采,则根色黯恶。
”③经历;
过程。
《苏武》:“常惠请其守者与俱,得夜见汉使,具自陈~。
”④超过;
胜过。
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“古之人所以大~人者无他焉,善推其所为而已矣。
”⑤过分;
过于。
《陈情表》:“~蒙拔擢,宠命优渥,岂敢盘桓,有所希冀。
”⑥过失。
《殽之战》:“孤之~也,大夫何罪。
”⑦责备。
《鸿门宴》:“闻大......更多
遗
yí①遗失;
丢失。
《过秦论》:“秦无亡矢~镞之费,而天下诸侯已困矣。
”②放弃;
舍弃。
《师说》:“小学而大~,吾未见其明也。
”③遗失的东西。
《乐羊子妻》:“况拾~求利以污其行乎?
”④遗留。
《伶官传序》:“此三者,吾~恨也。
”【又】特指死人遗留下来的。
《序》:“否则不能继述先烈~志且光大之。
”wèi①赠送。
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“公子闻之,往请,欲厚~之。
”②给予的东西。
《送东阳马生序》:“父母岁有裘葛......更多
郑
zhèng①姓。
②周代的诸侯国,在今河南新郑一带。
【郑重】⒈频繁。
《汉书•王莽传中》:“然非皇天所以~降符合之意。
”⒉殷勤。
白居易《庾顺之以紫霞绮远赠以诗答之》:“千里故人心~。
”
附
fù①附着。
《谋攻》:“将不胜其忿,而蚁~之。
”②靠近;
贴近。
《过小孤山大孤山》:“又有一石,不~山,杰然特起。
”③依附。
《信陵君窃符求赵》:“胜所以自~为婚姻者,以公子之高义。
《六国论》:“齐人勿~于秦。
””④归附;
归顺。
《赤壁之战》:“荆州之民~操者,逼兵势耳。
”⑤捎;
寄。
《石壕吏》:“一男~书至,二男新战死。
”【附益】增益。
查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