刻
kè①刊刻;
雕刻。
《核舟记》:“右~‘山高月小,水落石出’。
”②刻在木、骨、石、玉等上面的字画等。
《登泰山记》:“是日观道中石~,自唐显庆以来,其远古~尽漫失。
”③刻画;
表现。
《马伶传》:“引商~羽,抗坠疾徐,并称善也。
”④时刻。
古代用漏壶计时,一昼夜分为一百刻,一刻相当于今天十四多分钟。
【引】短暂的时间。
《芙蕖》:“是芙蕖也者,无一时一~不适耳目之观。
”【刻日】限定日期。
【刻深】⒈严酷;
苛刻。
卧
wò①伏在矮而小的桌子上睡觉。
《左忠毅公逸事》:“庑下一生伏案~,文方成草。
”②睡;
躺。
《促织》:“东曦既驾,僵~长愁。
”③趴伏。
《清平乐•村居》:“最喜小儿无赖,溪头~剥莲蓬。
”④平放着。
《核舟记》:“舟尾横~一楫。
”【卧龙】比喻隐居或尚示崭露头角的想不出人才。
查询
唱
chàng①领唱。
《荀子•乐论》:“~和有应。
”②倡导;
带头。
又写作“倡”。
《陈涉世家》:“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、项燕,为天下~,宜多应者。
”《序》:“予三十年前所主~之三民主义……其不获实行也如故。
”③歌唱。
《滕王阁序》:“渔舟~晚,响穷彭蠡之滨。
”杜牧《泊秦淮》:“商女不知亡国恨,隔江犹~后庭花。
”【唱酬】彼此以诗词相酬答。
【唱和】1.一唱一和,互相呼应。
2.一人做了诗词,别人按照原韵相应......更多
墟
xū①大土山。
柳宗元《观八骏图说》:“古之书记周穆王驰八骏升昆仑之~者。
”②废墟。
贾思勰《齐民要术•种麻》:“麻欲得良田,不用故~。
”【又】使成废墟。
《荀子•解蔽》:“丧九牧之地,而~宗庙之国。
”③集市(后起意义)。
如“趁墟”、“墟市”。
范成大《豫章南浦亭泊舟》诗:“趁~犹市井,收潦再耕桑。
”【墟落】村落。
王维《渭川田家》诗:“斜阳照~,穷巷牛羊归。
”
娟
juān见“涓涓”。
【涓涓】美好,多指姿态美。
杜甫《小寒食舟中作》:“~戏蝶过闲幔。
”
求
qiú①寻找;
找寻。
《察今》:“舟止,从其所契者入水~之。
”《伤仲永》:“仲永生五年,未尝识书具,忽啼~之。
”②探求;
探索。
《岳阳楼记》:“予尝~古仁人之心。
或异二者之为。
” 《游褒禅山记》:“以其~思之深而无不在也。
”③要求;
责求。
《子鱼论战》:“明耻教战,~杀敌也。
”《马说》:“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,安~其能千里也。
”④请求;
乞求。
《触龙说赵太后》:“赵氏~救于齐。
”《口技》:“又夹百千~救声。
污
wū①停积不流的水。
贾谊《吊屈原赋》:“彼寻常之~渎兮,岂能容夫吞舟之巨鱼?
”②污秽;
不干净。
《屈原列传》:“自疏濯淖~泥之中,蝉蜕于浊秽。
”③玷污。
《乐羊子妻》:“况拾遗求利以~其行乎。
”④污蔑;
诽谤。
《书博鸡者事》:“又投间蔑~使君。
”⑤贪污。
《芋老人传》:“及为吏,以~贿不饬罢。
”
或
huò①有的;
有的人;
有的事。
《寡人之于国也》:“~百步而后止。
”②有时。
《归去来兮辞》:“~命巾车,~棹孤舟。
”③又。
《诗经•宾之初筵》:“既立之监,~佐之史。
”④或者;
或许。
《冯婉贞》:“猱进鸷击,~能免乎?
”⑤通“惑”,迷惑。
《汉书•霍去病传》:“别从东道,~失道。
”
掬
jū①双手捧取。
《公羊传•宣公十二年》:“晋众之走者,舟中之指可~矣。
”②一捧。
杜甫《佳人》:“采栢动盈~。
”
搦
nuò①按;
压制。
左思《魏都赋》:“~秦起赵。
”②握;
拿。
郭璞《江赋》:“舟子于是~棹。
”③磨;
摩。
班固《答宾戏》:“当此之时,~朽磨钝,铅刀皆能一断。
”【搦管】握笔。
【搦战】挑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