吏
拼音:li含声调的拼音:lì笔画数:6五笔:gkqi部首:口 吏的说文解字 吏的文言文解字
吏lì旧时代的大小官员:吏治。官吏。旧指小公务员:吏员。胥吏(地方官府中办理文书的人)。笔画数:6;部首:口;笔顺编号:125134
详解:吏lì【名】(会意。甲骨文。从手(又),从中。以手持中。有人认为中为笔。“吏”、“事”、“使”古同字。本义:官吏)官员的通称。汉以后,指低级官员或吏卒〖official;mandarin〗吏,治人者也。——《说文》吏者,名之师也。——《汉书·景帝纪》吏所以治民也。——《汉书·惠帝纪》吏者,民之所悬命也。——《管子·朋法》王使委于三吏。——《左传·成公二年》。注:“二三公也。”百吏庶民。——《国语·周语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,受上赏。——《战国策·齐策》据法守职不敢为非者,人吏也。——《韩诗外传》君既为府吏,守节情不移。——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,而官与吏剖分焉。——方苞《狱中杂记》又如:吏势(官吏的权势力量);吏议(官吏商讨政事;处分官吏;拟议定罪);吏司(管理司法案牍的官);吏兵(官吏和士兵);吏舍(官吏居住或办公的房子)。汉以后只指一般的小官员或吏卒专指官府中的胥吏或差役〖inferiorofficial〗暮投石壕村,有吏夜捉人。——唐·杜甫《石壕吏》又如:吏目(八九品小官。又指地位在御医之下的一般医生);吏员(古代地方官府的小吏);胥吏(小官吏);狱吏(旧时管理监狱的小官)吏部狱〖jail;prison〗而右将军独下吏,当死,赎为庶人。——班固《汉书》姓吏lì【动】治理;为官〖administer〗夫吏者,理也。——《汉书·王莽传下》是为长吏。——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》吏,所以治民也。——《汉书·惠帝纪》宦游非吏隐,心事好幽偏。——宋之问《蓝田山庄》又如:吏才(为政的才能);吏方(为政的方略);吏道(官吏处理政务之道);吏隐(闲居下级官位);吏材(为政的才干)吏部lìbù〖MinistryofOfficialPersonalAffairsinfeudalChina〗古代官制六部之一。主管吏的任免、考课、升降、调动等事务。长官为吏部尚书。位次在其他各部之上时韩愈吏部权京兆。——宋·胡仔《苕溪渔隐丛话》吏部拟用左通政。——清·张廷玉《明史》又道改南京吏部右侍郎吏胥lìxù〖pettyofficial〗地方官府中掌管簿书案牍的小吏吏治lìzhì〖administration(good,bad)ofofficials〗旧时指地方官吏的作风和治绩澄清吏治
版权声明: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、盈利、广告性目的时,需得注明出处,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。
原文链接:https://www.wenxuesucai.com/search/SC_xhzd/1/6909210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