纠
拼音:jiu含声调的拼音:jiū笔画数:5五笔:xnhh部首:纟 纠的说文解字 纠的文言文解字
纠(糾)jiū缠绕:纠缠。纠纷。矫正:纠偏。纠正。集合(含贬义):纠合。笔画数:5;部首:纟;笔顺编号:55152
详解:纠糾、糺jiū【名】(形声。从糸(mì),表示与线丝有关,丩(jiū)声。本义:三股的绳子)同本义〖hingedcord〗纠,绳三合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按,俗字作糺。单股曰纫,两股曰纠,三股曰纠,亦曰徽。”徽以纠墨。——扬雄《解嘲》又如:纠纆(绳索。纠,二合绳;纆,三合绳)姓纠糾jiū【动】缠绕〖wind〗其笠伊纠。——《诗·周颂·良耜》何异纠纆。——《汉书·贾谊传》。注:“绞也。”青纶竞纠。——郭璞《江赋》纠思心以为纕兮。——《楚辞·悲风歌》。注:“戾也。”横厉纠纷。——《后汉书·刘琨传》。注:“乱貌。”福与祸如纠缠。——《鶡冠子》又如:纠蓼(互相牵引);纠结(连结);纠纠(缠绕的样子);纠曲(纠结盘曲)纠集;集结〖gather;collect〗纠合宗族于成周。——《左传·僖公二十四年》收离糺散。——《后汉书·荀彧传》。注:“合也。”纠合俊杰披奸猖。——王安石《开元行》又如:纠办(收集,备办);纠合(联络,联合);纠勒(聚集统率);纠会(会合);纠约(纠合约集)矫正〖rectify〗以纠邦国。——《周礼·大司马》。注:“犹正也。”慢则纠之以猛。——《左传·昭公二十年》纠之以政。——《左传》又如:纠劾(审查,弹劾);纠举(纠正举发);纠谬(纠正错误);纠绳(纠正惩处);纠错(纠正错误)督察〖supervise〗以五刑纠万民。——《周礼·大司寇》凡宫之纠禁。——《周礼·小宰》贪利纠譑之名。——《荀子·富国》又如:纠弹(纠察弹劾);纠案(检举监察);纠发(纠察举发);纠逖(督察惩治)检举〖accuse〗纠之以政。——《左传·昭公六年》。注:“举也。”恐见纠擿。——《明史》访缉纠诘。——清·方苞《狱中杂记》又如:纠拾(揭发检举);纠问(纠举问罪);纠发(举发);纠慝(惩处邪恶);纠驳(纠举驳正)拧〖twist〗。如:纠他的脸纠察jiūchá〖maintainorderatapublicgathering〗维持公共治安;在公众活动中维持秩序纠察jiūchá〖picket〗维持公共治安的人纠缠jiūchán〖tangle〗∶相互缠绕纠缠不清〖bother〗∶烦扰;搅扰儿子老是纠缠父亲,怕父亲不给钱就走掉纠纷jiūfēn〖dispute〗∶争执不下的事情排解纠纷〖knot〗∶不易解决的问题一个充满法律纠纷的问题纠葛jiūgě〖toil〗∶紧紧深陷、纠缠或卷入似乎难以挣脱的困难〖entanglement〗∶纠缠不清的事情;纠纷纠合jiūhé〖gettogether〗纠集;聚集;集合(多用于贬义)纠合党羽,图谋不轨也作“鸠合”纠结jiūjié〖knot〗∶使陷入困惑或混乱状态连字母,即两个或更多的字母纠结在一起而失去了原形的组合〖snarl〗∶可指难于解开或理清的缠结纠集jiūjí〖gettogether〗〖贬〗∶集合,联合他纠集了一般乌合之众纠偏jiūpiān〖rectifyadeviation〗改正偏向或偏差纠正jiūzhèng〖rectify〗指改正错误、不公正或对标准的偏离纠正错误纠众jiūzhòng〖muster〗聚众,纠集多人或其他势力纠众捣乱
版权声明: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、盈利、广告性目的时,需得注明出处,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。
原文链接:https://www.wenxuesucai.com/search/SC_xhzd/1/7293853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