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代妇女的头饰

正文 宋代妇女的头饰 (更新时间:2004-1-16 17:40:00 本章字数: 771)   (一)宋代妇女的冠饰   宋代上层社会妇女,不但沿袭唐、五代以来的高冠、花冠,而且冠的形状越发高大,有高三尺,宽与肩等,垂于肩齐,梳长一尺,饰以金银珠翠、彩色装花。

这种冠先前用漆纱制作,宋仁宗时,宫中用白角为冠,加白角梳。

皇祐初曾规定冠广不得过一尺,高不得过四寸,梳长不得过四寸。

到仁宗以后,白角改用鱼魫,梳子则以象牙、玳瑁来做。

《宣和遗事》描述宋徽宗眷恋的妓女李师师有“軃(duǒ音朵)肩高髻垂云碧”的打扮,冠后屈四角下垂至肩,谓之軃肩,戴这种冠坐轿子须侧着脑袋才能坐进轿门。

  (二)宋代妇女的发式   宋代妇女流行发髻高大,在头发中加添假发髲髢(bìdí),或装假髻,髻的形式很多。

如朝天髻,梳高髻于当额,又名不走落。

芭蕉髻,髻四周环以绿翠,髻形椭圆。

龙蕊髻,髻心特大,双根处扎以彩缯。

大盘髻,髻式凡五围紧紧扎牢,间以玉钗并用丝网固之。

凡三围插金钗,不用网固者为小盘髻。

盘福髻,髻式大而偏。

懒梳髻,二髻偏而斜坠。

包髻,以色绢包裹发髻。

三髻丫,梳三髻于顶。

螺髻,头发盘成螺形。

双鬟髻,头发梳成中空环形垂两耳旁,为少女发式。

儿童理发留一小块头发于顶左者称"偏顶"。

留于顶前以丝绳扎缚者称"鹁角"。

北宋后期,女真族束发垂脑的发式影响到宫中及民间,称"女真妆"。

冬天舞女戴覆额狸帽,穿紧身衣衫,也来自北方辽金装束。

  (三)花子   宋代上层社会妇女也继承前代遗风,在额上和两颊间贴金箔或彩纸剪成的花子,这种花子背面涂有产于辽水间的呵胶,用口呵嘘就能粘贴。

贴花子的装扮相传始自南朝宋武帝的寿阳公主,她在人日(正月初七)醉卧含章殿檐下,一朵梅花落在她的额上粘住,三天后洗了才落去。

因而作梅花妆。

宋徽宗宫词尤有"宫人思学寿阳妆"之句,写的就是宫中贴花子的情形。

本书正在连载中,更多章节请访问91文学网 欢迎访问原创书库 欢迎访问原创短篇 点击投稿 未经作者或91文学网许可,请勿转载,本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与91文学网立场无关。

如因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,91文学网均不负任何责任。

全文尾部

版权声明: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、盈利、广告性目的时,需得注明出处,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。

原文链接:https://www.wenxuesucai.com/search/SC_xssc/1/5429668.html

点击加入QQ交流群:{{qqQNum}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