辽四京

融荟智慧锦囊,打造文学航母--91文学网 91文学网制作,更多图书请访问 正文 辽四京 (更新时间:2004-2-19 19:49:00 本章字数: 1071) 西京,辽国都城,在今山西大同。

原为唐云州。

辽太宗时,后晋石敬瑭割云州与辽国,升为节度使州,成为辽国重要军事重镇。

重熙十三年(1044年),升为西京,府名大同。

其城仿照长安城的形制修建,方圆二十里,建有敌楼、栅橹。

城门东为迎春门,南为朝阳门,西为定西门,北为拱极门。

城北有北魏时建造的宫城,但辽国没有在此建宫城。

清宁八年(1062年),辽道宗在此建华严寺,并雕刻、铸造历代皇帝石像、铜像。

西京南临北宋,西临西夏,战略地位十分重要,史称「辽既建都,用为重地,非亲王不得主之」。

东京,辽国都城,在今辽宁辽阳。

辽太祖灭渤海国后,在辽阳设东平郡。

天显三年(928年),辽太宗升东平为南京,府名辽阳。

会同元年(938年),改名东京。

其城形制模仿汉制。

城高三丈,幅员三十里。

共设八门:东为迎阳门,东南为韶阳门,南为龙原门,西南为显德门,西为大顺门,西北为大辽门,北为怀远门,东北为安远门。

宫城在东北,高三丈,设有敌楼,四隅有角楼。

外城称为汉城,分南北市,早晨汇集南市,傍晚聚集北市,为商业区。

街的西面有金德寺、大悲寺、驸马寺、赵头陀寺等。

留守衙、户部司、军巡院、军营等也设在外城。

中京,辽国都城,在今内蒙古昭乌达盟宁城西南大明城。

原为奚王牙帐所在地。

统和二十五年(1007年),辽圣宗建都城,称中京,府名大定。

其城主要模仿长安和汴京的形制,由燕、蓟两地选来的工匠建造。

中京城由外城、内城、大内三部分组成。

外城高一丈有余,幅员三十里。

外城南部为汉族居住区,有民居、坊市、官署、庙宇、驿馆等。

内城为屯兵区。

大内为契丹贵族的府第,有宫殿和仓廪等建筑,并建有辽景宗和承天后御容殿。

中京建成后,皇帝即常驻于此。

设大同驿接待宋朝使臣,朝天馆接待新罗使臣,来宾馆接待西夏使臣。

皇室及辽国中枢机构多驻于此。

上京,辽国都城,即今内蒙古昭乌达盟巴林左旗林东镇南波罗城。

神册三年(918年),辽太祖命汉族大臣康默记总理修建,百日竣工,称为皇都。

会同元年(938年),辽太宗改称为上京。

其城形制,仿效中原都城,兼顾契丹习俗。

城墙高二丈,幅员广二十七里。

城分南北两部分,城北为皇城,城南是汉城。

衙署设在城北,商业集市设于城南。

上京城门,东有迎春、雁儿两门,南有顺阳、南福两门,西有金凤、西雁儿两门。

皇城内设有楼橹,共有四门:东为安东门,西为乾德门,南为大顺门,北为拱辰门。

上京地方行政机构称临潢府,为上京道治所。

上京建成后,即为辽国的统治中心和经济中心。

以后虽另立四京,但上京仍具有重要地位。

本书正在连载中,更多章节请访问91文学网 欢迎访问原创书库 欢迎访问原创短篇 点击投稿 未经作者或91文学网许可,请勿转载,本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与91文学网立场无关。

如因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,91文学网均不负任何责任。

全文尾部

版权声明: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、盈利、广告性目的时,需得注明出处,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。

原文链接:https://www.wenxuesucai.com/search/SC_xssc/1/6452590.html

点击加入QQ交流群:{{qqQNum}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