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代时期的绘画

融荟智慧锦囊,打造文学航母--91文学网 91文学网制作,更多图书请访问 正文 五代时期的绘画 (更新时间:2004-2-6 19:10:00 本章字数: 995) 中晚唐以后,藩镇和中央政权对立,宦官和朋党相互争权,军阀割据,国土分裂,唐王朝崩溃,形成五代(梁、唐、晋、汉、同)和在中原及江南、西南地区的十国局面。

五代的各朝君主,多是武人出身,不重视文化。

只有西蜀和南唐由于物产富庶,商业经济发展,为文学艺术的发展,提供了社会条件。

不少北方学者、画师、伎巧百工,或迁西蜀,或迁南唐,于是金陵、成都两她的绘画艺术,空前繁荣。

西蜀的君工提倡文学艺术,建立了画院,专攻道释人物、肖像、花鸟的画家很多。

据《益州名画录》记载,画道释人物的,仅大圣慈寺,就有许多名家绘制壁画,如翰林待诏杜龊龟,创作了畀庐佛,十二面观音、菩萨、罗汉等画幅;

翰林待诏杜敬安,创作了北方天王、无量寿福等作品;

画家惠崇和尚在这寺里也画了不少名画。

另外利用风俗节令、喜庆寿典和祭祀等活动,也绘制道释鬼神的壁画,如钟馗打鬼图就很盛行。

前蜀光天元年(918年)王建趄逝,画家赵德齐与高道兴,画陵庙鬼神、车辖仪仗等一百多堵壁画。

前蜀主王氏和后蜀主孟氏都很重视收集保护绘画艺术作品。

如成都大圣慈寺殿东西廓下,有数堵行道高僧的像,并留有颜真卿的题字,时称“二绝”。

当时王建要在该寺修建三学院,下令不许损坏。

孟氏也是这样,甲寅年(954年),他做生日,大臣安思谦,把晚唐时名画家张素卿所画的十二幅《十二仙真像》送他,他很高兴,命翰林学士礼部侍郎欧阳炯次第赞之,又命画家、翰林待诏黄居宝,以八书题之,倍加爱护。

五代绘画史上,产生了一大批百代标宗的大宗师。

无论是人物,山水,还是花鸟,都在继承唐代传统的同时,出现了新风貌。

山水画发展了唐代的水墨一格,出现了荆浩开创的北方山水画派,代表人有荆浩,关仝,张图跋异,胡翼,朱繇等。

南唐创立了画院,山水出现了以董源为代表的江南山水画派。

花鸟也大有发展。

著名画家有董源,巨然,赵干,卫贤,曹仲玄,周文矩,顾闳中,王齐翰,高太冲,徐熙等。

西蜀的画院,宗教人物画中出现了变形风格和大写意画法,花鸟精细。

著名的有贯休,房从真,蒲师训,黄筌,黄居采,阮惟德父子,丘文播兄弟,石恪等。

在选材和技法方面,人物画的传神写照能力有所提高,水墨大写意画法开始出现。

山水画发生了关键性的变革,荆,关,董,巨的出现,成为山水画的里程碑,北派创造了大山大水的雄伟壮丽的全景式构图,南派则善于表现平淡疏远的江南风光,皴法,墨法丰富起来。

花鸟也分为以黄筌为代表的精细派和以徐熙为代表的野逸派。

本书正在连载中,更多章节请访问91文学网 欢迎访问原创书库 欢迎访问原创短篇 点击投稿 未经作者或91文学网许可,请勿转载,本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与91文学网立场无关。

如因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,91文学网均不负任何责任。

全文尾部

版权声明: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、盈利、广告性目的时,需得注明出处,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。

原文链接:https://www.wenxuesucai.com/search/SC_xssc/1/6472530.html

点击加入QQ交流群:{{qqQNum}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