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建筑艺术简史
融荟智慧锦囊,打造文学航母--91文学网 91文学网制作,更多图书请访问 正文 中国建筑艺术简史 (更新时间:2004-1-19 13:18:00 本章字数: 1333) 中国建筑从原始社会开始萌芽,历商周至秦汉,为萌芽与成长阶段,可以秦汉为代本。
秦汉建筑在商周已初步形成的某些重要艺术特点基础上发展而来,秦汉的统一促进了中原与吴楚建筑文化的交流,建筑规模更为宏大,组合更为多样。
秦汉建筑类型以都城、宫殿、祭祀建筑(礼制建筑)和陵墓为主,到汉未,又出现了佛教建筑。
都城规划由西周的规矩对称,经春秋战国向自由格局揍变,又逐渐回归于规整,到汉未以曹操邺城为标志,已完成了这一过程。
宫殿结贪官苑,规模巨大。
祭祀建筑是汉代的重要建筑类型,其主体仍为春秋战国以来盛行的高台建筑,呈团块状,取十字轴线对称组合,尺度巨大,形象突出,追求象征涵义。
秦汉建筑艺术总的风格可以“豪放朴拙”四个字来概括。
屋顶很大,已出现了屋坡的折线“反字”,即以后“举折”或“举架”的初步做法,但曲度不大;
屋角坯没有翘起,呈现出刚健质朴的气质。
建筑装饰题材多飞仙神异,忠臣烈士,古拙而豪壮。
中国建筑历魏晋隋唐而宋,是发展与高峰阶段,可以隋唐为代表。
魏晋时北方民族进入中原,形成民族大迁移大融合的复杂局面。
中原士族南渡,江南地区开始进入了建筑艺术舞台;
人生多难,促使佛寺、佛塔和石窟大量出现,成为中国仅次于宫殿的重要建筑类型;
文人常退迹山林,促使了自然美的更深发掘,中国园林美学获得发扬的契机。
隋唐在长期动乱以后复归统一,尤其盛唐时代,政治安定,经济繁荣,国力强盛,与西域交往频繁,是中国封建社会盛期,建筑艺术也取得了空前成就, 隋唐在长期动乱以后复归统一,尤其盛唐时代,政治安定,经济繁荣,国力强盛,与西域交往频繁,是中国封建社会盛期,建筑艺术也取得了空前成就, 隋唐建筑类型以都城、宫殿、佛教建筑、陵墓和园林为主。
都城规划已完全规整化,气势恢宏,格律精严。
宫殿组群极富组织性,空间尺度巨大,舒展而大度。
佛寺格调欢乐而华丽,洋溢着对现实人生的积极肯定。
陵墓依山营造,气势磅膊。
园林已出现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风格区分,以后者的艺术意境更高。
隋唐建筑单体内质外美,非常强调整体的和谐与真实,造型浑厚质朴,已较多采用凹曲屋面与屋角起翘,十分柔和大度,内部空间组合变化也很适度。
隋唐建筑艺术风格可以“雄浑壮丽”四字来概括,具有可贵的独创精神,重视本色美,气度恢宏从容,堪称为中国建筑艺术的发展高峰。
元明清三代是中国建筑艺术充实与总结阶段,明至清前期是第三个高潮。
五代两宋至元,封建商品经济高速发展,市民阶层兴起,审美趣昧更趋近于富有普通情趣的日常生活,艺术日益程式化,更着意在细部和装饰的追求。
都城仍然规整方正,商店居宅临向街道,面貌生动活泼;
宫殿规模远小于隋唐,而序列组合更为丰富细腻;
国家级祭祀建筑布局严整细致;
佛教在唐以后己显衰微,佛寺、佛塔已不复见盛唐的恢宏;
私家园林和皇家园林的实践更加丰富,与前代相比,同样现出繁细的倾向。
官式建筑完全定型,结构简化而装饰性加强。
总的来说,明清建筑艺术可以“精细富缛”四字大致概括。
明清最值得称道的是民间建筑和少数民族建筑的显著成就,大大充实了传统建筑文化的内容,最终形成了各地区、各民族多种风格。
本书正在连载中,更多章节请访问91文学网 欢迎访问原创书库 欢迎访问原创短篇 点击投稿 未经作者或91文学网许可,请勿转载,本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与91文学网立场无关。
如因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,91文学网均不负任何责任。
全文尾部
版权声明: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、盈利、广告性目的时,需得注明出处,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。
原文链接:https://www.wenxuesucai.com/search/SC_xssc/1/652038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