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蒙古高原东部和东北平原西部的沙地

融荟智慧锦囊,打造文学航母--91文学网 91文学网制作,更多图书请访问 正文 内蒙古高原东部和东北平原西部的沙地 (更新时间:2004-9-26 1:34:00 本章字数: 1194) 这个地区的沙地分布在东经113°以东的内蒙古东部和黑龙江、辽宁、吉林的西部,在自然地带上属于干草原,年降水量为250~500毫米,干燥度仅1.2~2.0。

植物生长良好,除草本和灌木外,还有乔木生长,沙地上绝大部分为固定、半固定沙丘,流沙只作小面积的斑点状分布。

内蒙古东部和辽宁西部的浑善达克(小腾格里)沙地,以固定、半固定的沙垄和梁窝状沙丘等占绝对优势,它们占整个沙漠面积的98%;

流动的新月形沙丘和沙丘链,仅占2%。

但在分布上,沙地的东部和西部仍有区域差异。

西部以半固定沙丘为主,零星散分一些流动沙丘;

而在东部,以固定沙丘为主,植被覆盖度在阳坡一般为30~40%,阴坡可达60~70%,一些乔灌木都生长在阴坡上,如榆树、山丁子、欧李、山樱桃和绣线菊等,甚至还有云杉和油松。

西部和东部的各种沙丘之间,都有宽广的丘间低地,群众称为“塔拉”,植物生长繁茂,并有不少湖泊,成为当地主要的牧场。

科尔沁沙地位于内蒙古东部和吉林、辽宁的西部,主要分布在西辽河下游的冲积平原上。

这里不仅降水较多,而且有西辽河的干支流如西拉木伦河、教来河、老哈河等流经沙区,是中国沙漠中水分条件最好的地区。

当地称沙丘为“坨子地”,丘间低地为“甸子地”,两者所占的相对面积为3∶1。

沙坨子大部分是固定和半固定的沙垄和梁窝状沙丘,它们占全部坨子地面积的90%;

流动的新月形沙丘仅占10%。

在地域分布上,总的说来,自西向东,沙丘逐渐由流动沙丘为主转变为以半固定和固定沙丘为主。

大致在少冷河以西,主要是流动沙丘;

少冷河与老哈河之间,两者比例大致相等;

教来河至余粮堡、瓦房一线之间,则变为以半固定沙丘为主;

余粮堡、瓦房一线以东,几乎都是固定、半固定沙丘,流沙只有小面积的零星散布。

科尔沁沙地的大部分土地已经利用,农业用地主要在起伏和缓的固定沙坨上,其它都作为牧业用地。

甸子地地势平坦,根据其性质又可分为湿甸子、碱甸子和沙甸子,大部分利用为放牧和刈草场,部分已开垦为农业用地。

科尔沁沙地是一个农牧结合的半农半牧区,也是中国沙漠中交通最为方便,人口密度(每平方公里为23.6人)最大的一个沙区。

此外,黑龙江西部大兴安岭以西的呼伦贝尔沙地,沙丘大部分布在一些河流沿岸及其下游冲积、湖积平原上,都是固定、半固定的梁窝状沙丘。

植被覆盖度一般在30%以上,个别可达50%左右;

以榆、樟子松、黄柳、蒿属植物和丛生禾草等为主。

沙丘高度在5~15米左右,丘间普遍有广阔的低平地。

中国东部半荒漠和干草原地带的沙漠和沙地,虽然水分植物条件较好,沙丘大部分为固定和半固定;

但是,由于这里气候易变,降水量不稳定,经常出现干旱,再加上人为因素的干扰,如果植被一经破坏,很容易造成沙漠化的蔓延。

所以保护天然植被,合理利用土地及植物资源,是治理沙漠的一项重要工作。

本书正在连载中,更多章节请访问91文学网 欢迎访问原创书库 欢迎访问原创短篇 点击投稿 未经作者或91文学网许可,请勿转载,本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与91文学网立场无关。

如因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,91文学网均不负任何责任。

全文尾部

版权声明: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、盈利、广告性目的时,需得注明出处,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。

原文链接:https://www.wenxuesucai.com/search/SC_xssc/1/6536338.html

点击加入QQ交流群:{{qqQNum}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