媵妾婚
媵妾婚 古代婚姻制度的一咱及风俗。
周代,诸侯娶一国之女为夫人,女方须以侄(兄弟之女)娣(妹妹)随嫁,同时还须从另两个与女方同姓之国各请一位女子陪嫁,亦各以侄、娣相从,一共九人,只有夫人处于正妻地位,其余都属于贵妾。
媵,相送,引申指陪嫁。
诸侯和正妻如亡故或被休径,不可再娶,应由众妾中依次递补,此种制度称为媵妾或媵婚制度。
天子媵嫁,与诸侯相似,唯媵嫁数目更多,连正妻共十二人。
这一制度,体现了周人对嫡庶的严格区分,但同时也是对多妻的现像的承认,使其明确化和合理化。
随着周王室权威的下降,战国时代有的诸侯行天子之制,一娶十二女,表示对周天子的蔑视,但仍被视作“僭越”的行为。
至后来,有的甚至娶得更多,或一娶再娶,至此,媵妾制即走向没落。
《分羊传.庄公十九年》:“媵者何?
诸侯娶一国而二国往媵之,以侄娣从;
侄者何?
兄之子也;
娣者何?
弟也。
诸伺一聘九女。
”《左传.成公八年》:“凡诸侯嫁女,同姓媵之,异九则否。
” 本书正在连载中,更多章节请访问91文学网 欢迎访问原创书库 欢迎访问原创短篇 点击投稿 未经作者或91文学网许可,请勿转载,本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与91文学网立场无关。
如因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,91文学网均不负任何责任。
全文尾部
版权声明: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、盈利、广告性目的时,需得注明出处,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。
原文链接:https://www.wenxuesucai.com/search/SC_xssc/1/690821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