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东娶媳妇风俗

山东娶媳妇风俗 娶媳妇是山东民间最热烈、排场和富有喜庆味的事情。

当"相亲"、"订亲"等许多程序都进行了以后,娶亲这一中心活动便按男女双方周密择定的吉日进行。

山东各地娶亲的具体做法不一样,但旧时一般都要用轿子,请吹鼓手。

  婚礼这天早晨,最先来到办喜事人家大门前的是吹鼓手,他们用大杆号对着主家的大门鼓吹一通,叫做"鼓门"。

主家听到号声,便开门将吹鼓手迎进家里,再去"鼓洞房"。

稍事休息以后,便开始奏乐。

乐队一般有粗细两班,轮流演奏,有时还夹有戏曲清唱。

这时,轿夫抬着花轿,带着旗、锣、伞、扇、灯笼等各种执事来到门前。

早饭吃过喜面后,迎亲的花轿即要起程。

新郎换上新装,从前多是身穿长袍、马褂,头戴瓜皮帽或者大礼帽,胸前别上朵大红花,坐进轿子。

迎娶的轿子有两乘,新郎乘坐的叫"官轿",准备给新娘坐的叫"花轿"。

去迎亲的时候,花轿不能空着,一般要找一个父母双全的小男孩压轿,俗称"压轿童子",或称"压轿孩儿"、"压轿生",轿内还要放上一只大公鸡,轿门上要贴写有"吉星高照"的红符,执事的大扇上也要写上"小登科"的字样。

一切就绪,三声炮唱,九棒锣鸣,粗细乐齐奏,迎亲的队伍便浩浩荡荡地起程了。

  有的地方新郎不坐轿,而是骑在高头大马上,帽插金花,走在仪仗之后,最后四人抬的花轿抬着"压轿孩儿"和大公鸡。

来到女家门前,在鞭炮声中,花轿门向喜神方位落定,有人拿喜钱请压轿孩儿下轿,执事人具"迎亲帖"领新郎去会岳翁。

  花轿来到女家门前,吹鼓手要吹打"鼓"女家的门。

旧时迎亲的轿子在女家大门前一停落,女家便特意将大门关闭,把新郎拒之门外,名曰"憋性"。

于是吹鼓手用大杆号对大门吹一通,粗细乐和大锣吹打一阵,如此重复三遍,谓之"三吹三打",女家的好事者和小孩们在大门口叫新郎唱歌,否则不准开门入内。

这时男家的夹毡客和女家的送亲客从中替新郎周旋说情,请求放入。

新郎怕误了吉日良辰,只好唱几个歌以满足大家的要求。

  新郎进入女家后,有的要拜女方的祖先和家长,有的稍事休息,便端上酒菜,由送亲客陪着边吃边谈,等候新娘梳妆。

新娘在上轿前要穿嫁衣,有的还要"开脸"和"上头"。

  新娘梳妆打扮收拾完毕,吹鼓手高奏喜乐,新郎在"送女客"的陪同下,拜辞了岳父母,女家为其十字披红。

新娘由其兄弟用圈椅抬出闺房,送入轿内,意思是脚不沾娘家的土。

临上轿前,母女分离,难免要哭上一场。

新娘上轿后,许多地方都有泼水的风俗,谓之"嫁出的女儿,泼出去的水"。

临朐是新娘的弟弟妹妹们去给她送水,也称"送汤",是新娘临出嫁之前享受的最后一次手足之情的伺候。

  待新郎、新娘在轿中坐稳后,轿头便喊号起轿,两顶轿子同时抬起,娶亲的队伍就返回婆家了。

娶亲的队伍一般都比较庞大。

走在最前面的是撒喜帖的,遇到桥、井、庙宇、拐弯处,都要贴一张喜字帖。

娶亲的队伍,路上不能落轿,经过村镇要鸣锣奏乐,吸引人们夹道观看。

  花轿来天男家的村头,先是鸣锣吹号,男方接客的出村来迎接。

这时花轿在街心徐徐而行,抬轿者卖弄技能,稳稳地颤动着轿子,谓之"压街"。

粗细乐翻着花样地吹奏,看热闹的男女老少簇拥着花轿来到男家的大门口。

迎亲的人首先要对着花轿放一挂鞭炮,或者是三声响炮,然后花轿面对喜神所在的方位落定。

  新娘下轿被搀扶进院内,即开始举行拜天地的仪式,这是婚礼告成的主要标志。

天地桌摆在堂屋门前,上放升、斗各一个,装满高粱,蒙上红纸,斗中插一杆秤,斗前的升内烧一束香,升前再竖一面铜镜。

新郎、新娘站在桌前的红毡上,女东男西,跟着司礼者的喊声,一拜天地,二拜高堂,夫妻对拜,送入洞房。

新郎要用一条红绸牵着新娘走向洞房,到了洞房门口,新郎用供桌上的秤,将新娘的蒙头红挑下,然后新娘 进入洞房,到床上坐下。

此时,有人端来栗子、红枣、花生等撒在床上,边撒边念道:"一把栗子一把枣,明年生个大胖小。

"此谓之"撒帐"。

亲戚朋友和街坊邻居则都来看新娘,让新娘点烟,向新娘要糖果、点心吃,闹腾一番。

洞房之外,新郎则忙于酒宴招待宾朋。

女家的来客是贵客,必须请到正屋坐上席,由相应的人陪客,其余按亲戚和庄乡分别成席招待,一般男女不同席。

  白天娶亲的婚礼,都是傍晚喝合卺酒,俗称"交心酒"、"交杯酒"、"合欢酒"、"合婚酒"等。

古代的"合卺"是分瓢面饮,以后则是把两个酒杯用红线拴在一起,或者换杯而饮,这是夫妻第一次面对面喝酒,通常是闹房者围观,气氛相当活跃。

换杯饮,是一人左手执杯给右首的新娘,右手执杯给左首的新郎,夫妻同时各饮半杯,然后交换酒杯再饮。

  闹房是每个婚礼上少不了的节目,从新娘进门开始,一直闹到新婚夜半。

虽说:"进门三天无大小",什么人都可以和新娘闹,但主要还是晚辈,尤以弟侄辈为甚。

他们围住新娘索烟要糖,说些俏皮话,造成欢乐气氛。

喝交杯酒时的闹房,一般是连同新郎一起闹,有"啃苹果"、"报户口"、唱歌等。

直到新郎新娘回到洞房,小姑、小叔还要到窗外听"悄悄话"。

  在泰安却有一种独特的婚俗,是夜里娶媳妇。

据说,这儿的人十分相信十二生肖,而无论是属虎的、属龙的,都有犯相,都有忌讳,比如,鸡忌虎、马,白天嫁娶,属鸡的,难免会碰上属虎的和属马的,这是犯大忌的,不是破财,就是有灾。

而夜里嫁娶,即使碰上了,黑灯瞎火的,看不清楚,权当没看见,也就不会有"倒霉"的事了。

因此,几百年来,在泰安市郊,这种习俗沿袭至今。

  泰安近郊,嫁闺女都要"查日子",也就是根据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,确定哪月哪日迎娶最好。

一般是要避开自己的出生月份和父母的出生月份。

但经过反复"查日子",也有避不开自己或父母的出生月份的,因为除这个月份以外,其它月份对新郎、新娘都不利。

所以只得定在父或母出生的月份,但要一个月内不能与父母见面,叫"爷娘月,不见面"。

可闺女出嫁后,一个月不让见娘面,怎么受得了。

于是就有了变通的法儿,可以回娘家,不过,只准说话,不许见面,娘儿俩只能隔墙交谈,只闻其声,不见其人。

闺女出嫁,娘要在陪送的箱子里押上枣、栗子、花生、一对芝麻阶、一对豆阶。

寓早立子,男孩、女孩花着生;

芝麻阶、豆阶意为:押上一对芝麻阶,生个孩子好做官儿。

  现在,这些可押可不押了,但最要紧的一件催生袄还是必须送的。

据说闺女出嫁后,第一个冬天还一定要穿上娘家送的袄,这样就会早早生个胖小子。

另外一层意思,就是娘希望女儿早生贵子,在婆家能有个地位。

本书正在连载中,更多章节请访问91文学网 欢迎访问原创书库 欢迎访问原创短篇 点击投稿 未经作者或91文学网许可,请勿转载,本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与91文学网立场无关。

如因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,91文学网均不负任何责任。

全文尾部

版权声明: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、盈利、广告性目的时,需得注明出处,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。

原文链接:https://www.wenxuesucai.com/search/SC_xssc/1/6919186.html

点击加入QQ交流群:{{qqQNum}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