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秋战国之际的摔跤运动

春秋战国之际的摔跤运动   我国古代摔跤的异名很多,如角力、摔胡,角觝、相扑、布库、厄鲁特、掼跤等。

这是因为,各民族的语言文字不同,摔跤的方式方法也有较大的差异。

摔跤在古代属于徒手搏斗的范围,是军事作战的一种技能。

据《述异记》所记的传说,在五千年前的氏族部落时代,黄帝部落与?

蚩尤部落进行了一次大战。

蚩尤部落的人都在头上戴了假角,“以角抵人,人莫能御”。

这种用头冲撞的作战方式,就是摔跤的最旱起源,后代称摔跤为角觝也是沿用这一古老的名称。

  到了奴隶制社会,奴隶主规定摔跤是军事训练的重要项目。

据《礼记·月令》记载:“孟冬之月,天子乃命将帅讲武、习射、御、角力。

”射箭、驭车和角力,都是士兵作战的重要技能;

将帅在冬季还要对自己的部队进行一次检阅,以观其训练成绩。

据汉朝人解释,角力就是互相扭打的“两两校力”,是徒手搏斗的一种作战方式。

在三千年前,青铜兵器并不十分锐利,而且作战时也会经常发生兵器折损的情况,徒手作战技术就是十分重要的了。

春秋时吴楚的柏举之战,楚国的军队被打得大败。

楚国大夫莫敖大心在兵器折损、无法作战的情况下,只身冲入敌军,徒手打死摔伤了几个人,最后被杀殉国,在战场上同敌人角力是生死拼搏,手下绝不留情:而在平时训练“两两校力”的时候,就必须有一定的方法和规则,以避免无谓的伤亡,据《国语》记载,春秋末年的晋国已经有了摔跤比赛。

  赵简子是晋国的中军元帅,他就是后来三家分晋的赵襄子的父亲。

他的戎右少室周就是一个善于徒手搏斗摔胶的能手。

在古代,一辆战车上有三个甲士,中间的甲士是驾车的驭手,左面的执弓箭,右面的执戈矛。

远距离的敌人由弓箭手射击,近距离的敌人由戈矛手刺杀。

而在元帅的战车上则只有旗鼓,由元帅号令指挥全军的进退。

元帅车上没有弓箭手,戎右就成为保卫将帅安全的武装卫士。

因此,元帅车上的戎右都是选拔武艺高强勇力超群的人担任。

少室周当了赵简子的戎右,心里当然欢喜,但又有点担优。

为了保卫元帅的安全,每逢休闲时间总是寻师访友切磋武艺,提高自己的摔跤技术。

晋阳城有一个叫牛谈的人,是奴隶出身,摔跤本领高强。

少室周到了晋阳便找到牛谈,提出与他进行摔跤比赛。

第一跤被牛谈摔了个脸朝天,第二跤又摔了个肩背着地;

一连几场比赛,都是少室周输了。

少室周十分佩服牛谈的摔跤本领,便向赵简子推荐,把自己戎右的职位让给牛谈。

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知道,在春秋末年,社会上就有了摔跤比赛,而且在比赛场上很注重道德修养,赛输的人甘愿荐贤让能。

本书正在连载中,更多章节请访问91文学网 欢迎访问原创书库 欢迎访问原创短篇 点击投稿 未经作者或91文学网许可,请勿转载,本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与91文学网立场无关。

如因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,91文学网均不负任何责任。

全文尾部

版权声明: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、盈利、广告性目的时,需得注明出处,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。

原文链接:https://www.wenxuesucai.com/search/SC_xssc/1/6932147.html

点击加入QQ交流群:{{qqQNum}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