毕姓系承毕高 望出河内东平

毕姓系承毕高 望出河内东平 来源:民间中国     毕姓的始祖,是周文王的第十五子毕公高。

毕公高,是《书经》上列名的历史人物,他的兄弟武王在君临天下之后,把他封在毕国。

周康王曾命他保卫东郊,因而作了《书经》上的那篇《毕命》,内容大致是这样的:“康王命作册毕,分居里,成周郊,作毕命。

”   3000多年以前的毕国,是在今陕西省长安、咸阳两县之北,也就是渭水的南北岸之地。

这个地方,又称为毕陌、毕原或咸阳原,在周朝初年,十分受到王室的重视,因为大名鼎鼎功在国家民族的周文王、周武王和周公逝世以后,都是葬在此地。

  在周代的870多年之间,周文王的这一支毕姓子孙,一直是显赫于世。

因为,毕公高传到春秋时代的毕万之时,当了晋献公的大夫,被晋国封在魏,成为了后世魏姓的始祖,而毕万的后裔魏文侯,后来曾经“三家分晋”,与韩、赵两家瓜分了原来的晋国,自立为诸侯,并且国势强盛,成为战国七雄之一。

由此,就可以看出当年毕公高之后裔的显赫情形了。

  毕万的后代既然曾改姓为魏,并且成为战国时代神气万分的一个姓氏,那么,当时姓毕的人又如何了?

这个问题,只要稍一思量,便不难明了,因为,在春秋时改姓魏的毕姓后裔,仅仅是毕公高的众多子孙中的一支,其余的子孙,虽然以后也有改了他姓的,但其嫡系子孙仍然保留着原来的毕姓,并且历代相传,一直沿用到了3000多年以后的今天。

  现在的毕姓,正是这样来的,算起来跟姓魏的人,根本就是同一血脉的一家人,关于毕姓的姓源,历来有关姓氏的古籍,考证的结果都是一样的,譬如,《姓氏考略》上说:“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之后以国为氏,望出河内、东平、太原”;

《唐书宰相世系表》则指出:“毕公高之后”;

《万姓统谱》上也记载说:“《左传》有毕万,《晋语》有毕阳”。

  发源于陕西的毕氏,后来主要繁衍于河南和山西境内黄河以北的一大片地方,到了汉代则有一支毕氏远远地迁徒到山东的东平,并且繁衍成为当地的望族,历来出了不少的杰出人物。

  东平毕家的出人头地,只要举几个例子,就可以一目了然。

譬如,三国时在曹魏跟创立清谈风尚的“傅粉何郎”何晏齐名的名士毕轨;

南北朝时一家四代皆为州刺史的毕众敬;

以及唐代安禄山反叛时死节殉城的广平太守毕炕等,就统统都是山东省的东平县人士。

本书正在连载中,更多章节请访问91文学网 欢迎访问原创书库 欢迎访问原创短篇 点击投稿 未经作者或91文学网许可,请勿转载,本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与91文学网立场无关。

如因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,91文学网均不负任何责任。

全文尾部

版权声明: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、盈利、广告性目的时,需得注明出处,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。

原文链接:https://www.wenxuesucai.com/search/SC_xssc/1/6943114.html

点击加入QQ交流群:{{qqQNum}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