尺八

尺八 尺八。

吹奏乐器。

又称洞箫。

流行于福建省闽南和台湾等地区。

东汉时期,尺八的前身竖篴已流传于民间,隋唐两代用于宫廷乐舞之中。

相传唐代吕才善制此器。

《新唐书·吕才传》:“贞观(627—649)时,祖孝孙增损乐律,与音家王长通、白明达更质难,不能决。

太宗诏侍臣举善音者……侍中王珪、魏微盛称才制尺八,凡十二枚,长短不同,与律谐契”。

尺八东传日本,称“雅乐尺八”。

日本奈良正仓院所藏唐代刻雕尺八,长43.7厘米,管上端开口,管身开六孔,前面五孔后面一孔。

制作精美,通体雕花纹和四女像。

每一按音孔边缘有圆形花纹。

第一孔上刻二女像,一俯而摘花,一立其后作张袖状。

后面一孔下有一女立而手执扇,另一女坐弹琵琶。

其余部分均饰以花鸟纹。

此外还有玉尺八、牙尺八、雕石尺八和桦卷尺八等数件。

苏州民族乐器一厂曾复制刻雕尺八一件。

宋代尺八,又称箫管,陈 《乐书》有所记述。

沈括认为东汉马融《长笛赋》所赋之笛也与尺八相近,《梦溪笔谈》载:“后汉马融所赋长笛,空洞无底,剡其上孔,五孔,一孔出其背,正似今之尺八”。

从传世唐代尺八和沈括所述宋代尺八的形制来看,它与箫相近,但管身短而粗。

近年,福建泉州地区征集到两件明代瓷尺八。

一支长60、上端内径2.7、下端内径3.2厘米,管身饰凤纹;

另一支长61.8厘米,两尺八管径相同,管身饰花纹。

均为不可多得的瓷器精品。

现代尺八用紫竹、石竹、观音竹或茉莉花竹制作,取其竹子的根部,从齐土的地方切下,将竹节打通。

其选材和制作十分考究,民间有十目(节)、九节(段)、一目两空(下端有两个出音孔)之说。

管长56—60厘米,上端内径2厘米左右。

吹口多做成斜面月牙形,正面开五个按音孔,背面开一个按音孔。

尺八的音色和演奏方法与箫相似,但音量较大。

吹奏时,要求左右手臂抬起呈半圆形,如凤凰展翼之势。

音域d-b2。

音色圆润、柔美。

尺八是福建南音的主奏乐器之一。

在闽南语系的芗剧、梨园戏、高甲戏、台湾歌仔戏中均有使用。

有敲音、颤音、上倚音、下倚音等技巧。

在南音中,尺八吹奏唱腔旋律,句首的上下倚音提前先现谓之“引”,加花伴奏谓之“搭”。

后来又吸收了笛子的技巧。

曲目有《“鼓浪屿号”载客来》、《盼团圆》等。

福建省泉州南音乐团王大浩研制成低音尺八。

长82、内径3.4厘米。

音色浑厚、饱满。

为演奏方便,管上端加贴塑料片,吹奏时嘴唇有所依靠,并将第五孔移至管侧由小指控制。

本书正在连载中,更多章节请访问91文学网 欢迎访问原创书库 欢迎访问原创短篇 点击投稿 未经作者或91文学网许可,请勿转载,本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与91文学网立场无关。

如因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,91文学网均不负任何责任。

全文尾部

版权声明: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、盈利、广告性目的时,需得注明出处,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。

原文链接:https://www.wenxuesucai.com/search/SC_xssc/1/7171427.html

点击加入QQ交流群:{{qqQNum}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