寿山石

寿山石 寿山石是我国最有名的印章石,因产于福建省福州市北郊寿山乡而得名。

为“四大系印石”之首。

寿山石的主要成分为粘土矿物叶蜡石。

因含有少量各种金属元素杂质,使寿山石颜色丰富,硬度也高于纯叶蜡石,为2~2.5,密度为2.65~2.90。

此硬度使其非常适合于刀刻,加之石质细腻柔润,使得雕成的工艺品具有非常润泽的油脂光泽或蜡状光泽。

更因其有细微的脆性,运刀之时,手感极佳,透出浓厚的“金石味”,深得金石雕刻家们的喜爱。

寿山石在我国已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了。

从古至今,被分出了许许多多的品种,但基本可根据其中地和产状归入三类,即“田坑石”、“水坑石”和“山坑石”。

以田坑石质量最优。

田坑石:是指在水田里零星产出的寿山石,多以小块且形似卵石状产出。

有白色、黄色、红色、黑色等颜色。

根据颜色通常可将田坑石分为田黄(也称黄田)、白田、红田、黑田、银裹金(有白色色皮的田黄)、金裹银(有黄色色皮的白田)等品种,其中以田黄最为珍贵,素有“石帝”之称。

半透明或更透明的田黄,被称为田黄冻,是田黄之极品,寿山石之冠。

田黄石质细润,多可见似萝卜内的丝网纹之纹理,俗称“萝卜纹”。

颜色以金黄、桔黄、枇杷黄最佳。

田黄产量稀少,优质者价高黄金数倍,常以百万元计。

以田黄雕制的印章或工艺品,有不少传世佳作或名闻遐迩价值连城。

如著名的历经五代帝王传至末代皇帝溥仪之手的乾隆御用三连章、咸丰皇帝遗给慈禧曾经大显威严的“同道堂”印等,均为田黄所制。

除田黄外,红田、金裹银、银裹金等也是珍贵稀有品种,价值极高。

后两者常用其天然颜色的色皮雕刻俏色浅浮雕印身,深具韵味。

水坑石:指寿山乡南面坑头矿脉中产出的寿山石,位于寿山溪坑头支流之源,故又名“坑头石”。

透明度较高,多呈半透明,也有近透明者,光泽较强。

寿山石中的许多“冻”、“晶”品种多属于此类。

所谓“冻”,指质地细腻的半透明品种。

所谓“晶”,则指质地萤澈的近透明至透明品种。

水坑石中的优质品种有水晶冻、鱼脑冻、黄冻、桃花冻(白底红点)、玛瑙冻、天蓝冻、环冻(有泡状小圆圈分布)、牛角冻(墨灰至黑色)、鳝鱼冻(黄灰色)、掘性坑头(产于坑头洞沙土中需挖掘而出,半透明,常有萝卜纹和红筋)等等,多以颜色、透明度及花纹特征命名,望名知义。

优质的冻石也是寿山石中珍贵的佳品,同样不可多得。

山坑石:顾名思义,是指寿山乡里周围山上矿坑中开采的寿山石。

主要分布于寿山、月洋两乡方圆十几公里内。

山坑石的品种,主要以具体产地甚至矿坑命名,也有以质地、透明度和颜色等因素命名者,品种多达70余种。

其中较著名的品种有以产地或矿坑命名的都成坑石、高山石、善伯洞石、旗降石、墩洋绿等品种,也有以颜色或花纹特征等命名的豆叶青、芙蓉石等品种。

山坑石是目前寿山石的主要来源,质量虽不及田坑及水坑石,但也有不少优质玉料。

以芙蓉石最优,光绪年间曾与田黄、昌化鸡血石并誉为“印石三宝”,有白、黄、红、淡青等色,石质温润凝腻。

本书正在连载中,更多章节请访问91文学网 欢迎访问原创书库 欢迎访问原创短篇 点击投稿 未经作者或91文学网许可,请勿转载,本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与91文学网立场无关。

如因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,91文学网均不负任何责任。

全文尾部

版权声明: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、盈利、广告性目的时,需得注明出处,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。

原文链接:https://www.wenxuesucai.com/search/SC_xssc/1/7197349.html

点击加入QQ交流群:{{qqQNum}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