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土宗

净土宗 (更新时间:2004-1-28 16:01:00 本章字数: 1606)   净土宗,因专修往生阿弥陀佛净土法门,故名。

因其始祖慧远曾在庐山建立莲社提倡往生净土,故又称莲宗。

实际创立者为唐代善导。

历代祖师并无前后传承法统,均为后人据其弘扬净土的贡献推戴而来。

按近代印光所撰《莲宗十二祖赞》,以慧远、善导、承远、法照、少康、延寿、省常、祩宏、智旭、行策、实贤、际醒为莲宗十二祖。

前九祖和《莲宗......更多

法相宗

法相宗(更新时间:2004-1-28 15:58:00 本章字数: 2290)   法相宗,因剖析一切事物(法)的相对真实(相)和绝对真实(性)而得我。

又因强调不许有心外独立之境,亦称唯识宗。

由于创始者玄奘及其弟子窥基常住大慈恩寺,故又称慈恩宗。

  创始人玄奘曾游学印度17年,回国后先后译出瑜伽学系的“一本十支”各论,并糅译了《成唯识论》,奠定了法相宗的理论基础。

其弟子神昉、嘉尚、普光、窥基等对......更多

骑士精神的宗教溯源

第七十七章 骑士精神的宗教溯源   最早的骑士出现的时间有很多说法,这里不作讨论。

但肯定的是,这些骑士是一些享有较小封邑的领主,通常被称为EnfeoffedKnights。

他们以作战为职业,用效忠权力者的方式,来获取或保留他们的土地,以及土地上附属的大大小小的利益。

这里所说的权力者,大多是当地的国王或是公爵,也有较少的情况下是主教或者修道院的主持,比方说意大利的Cava和Cassino教区(......更多

宗唐宗晋的元代书法

融荟智慧锦囊,打造文学航母--91文学网 91文学网制作,更多图书请访问 正文 宗唐宗晋的元代书法 (更新时间:2004-2-6 19:28:00 本章字数: 1612) 自公元一二七九年元世祖忽必烈灭南宋,统一全国,至元顺帝北走塞外,凡十一帝,历九十余年,是为元代。

元初经济文化发展不大,书法总的情况是崇尚复古,宗法晋、唐而少创新。

文宗天历初建奎章阁,专掌秘玩古物。

元文宗常幸奎章阁欣赏法书名......更多

正一道

正一道 (更新时间:2004-1-28 16:22:00 本章字数: 1663) 正一道的前身是产生于汉末的五斗米道,因入道的人需出五斗米而得名。

东汉末年,群雄并起,张角于中平元年(184年)二月率太平道起事后,同年七月,汉中地区张修也率五斗米道响应。

五斗米道以"治"为单位,天师为最高领袖,各治立治官,祭酒统领信道教众,组织相当严密。

它的宗教活动与太平道类似,但也有自己的特色。

如新入道的信徒......更多

禅宗

禅 宗 (更新时间:2004-1-28 16:04:00 本章字数: 3095)   禅宗,主张修习禅定,故名。

又因以参究的方法,彻见心性的本源为主旨,亦称佛心宗。

传说创始人为菩提达摩,下传慧可、僧璨、道信,至五祖弘忍下分为南宗惠能,北宗神秀,时称“南能北秀”。

  佛教传入中国后,禅学或修禅思想一直获得广泛的流传,在东汉至南北朝时曾译出多种禅经,禅学成为相当重要的流派。

相传菩提达摩于六朝齐、梁......更多

新道教

融荟智慧锦囊,打造文学航母--91文学网 91文学网制作,更多图书请访问 正文 新道教 (更新时间:2004-1-28 16:23:00 本章字数: 977) 太一道、大道教和随后创立的全真道均创立于金初,史称"新道教"。

太一道的创始人为萧抱珍,河南汲县人。

《元史·释老传》称:"太一教者,始金元眷中(1138-1140)道士萧抱珍,传太一三元法箓之术,因名其教曰太一","名之曰太一教,盖......更多

格鲁派

格鲁派(更新时间:2004-1-28 16:21:00 本章字数: 1439)   格鲁派是藏传佛教诸派中形成最晚的教派,是15世纪初,宗喀巴以噶当派教义为基础,吸收其它诸派的精典教义而创立的。

该派势力之大,影响之深是其它教派不能相提并论的,达赖转世和班禅转世系统都出于该派。

藏区五大寺庙,甘丹寺、哲蚌寺,色拉寺、青海省的塔尔寺、甘肃省的拉卜楞寺均属该派。

该派的形成使藏传佛教哲学思想臻于系统化,在......更多

太平道

太平道 (更新时间:2004-1-28 16:22:00 本章字数: 910) 东汉顺帝年间,有一个名宫崇的人,到皇宫献"神书",书名《太平清领书》,有170卷,未被皇帝采纳。

后此书逐渐流传开来。

即《太平经》。

唐人记载,此书是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干分布,每部17卷,共170卷。

《太平经》的思想内容十分丰富,它是《道德经》的思想继承,如对"道"为天下之母,道生"万物",求道之法的根本为静等,此......更多

密宗

密 宗 (更新时间:2004-1-28 16:16:00 本章字数: 1385)   密宗,亦称密教、秘密教、瑜伽密教、金刚乘、真言乘等。

因该宗依理事观行,修习三密瑜伽(相应)而获得悉地(成就),故名。

  印度密教的思想和实践传入中国,始于三国时代。

自2世纪中至8世纪中的600年间,汉译佛经中约有100多部陀罗尼经和咒经,其中东晋帛尸梨蜜多罗译的《大灌顶经》12卷,初唐阿地瞿多译的《陀罗尼集经......更多

678 共72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