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始皇时代的坚甲利兵

秦朝自公元前221年到前206年。

秦始皇采纳李斯、尉缭等的建议,制定统一六国的战略部署,拥有战车千辆,骑兵万匹,步兵百余万,一面利用外交攻势粉碎六国诸侯的“合纵”,一面推行远交近攻的战略方针,以秋风扫落叶的兵势先取韩国,接着破赵燕、灭魏楚,最后灭齐,十年之间海内为一。

又乘胜北却匈奴,南平百越,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。

秦兵马俑坑,位于陕西临潼秦始皇陵东侧1。

5公里处,1974年发掘后,顿时......更多

狙击枪集合

德国msg3狙击步枪 msg3狙击步枪是德国赫克勒-科赫有限公司按军用标准设计推出的。

msg是德文“militarisch scharfschutzen gewehr”的缩写,意思是“军用精确步枪”,而90即开始生产的1990年。

msg3和psg-1差别不大,为减轻重量,msg3采用了直径较小重量较轻的枪管,在枪管前端接一个直径22.5mm的套管,看上去好像一个枪口制退器,但套管没有任何制退或......更多

世界上最先进的军车

世界最先进的军车-以色列“沙漠袭击者” 以色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(automotive industries ltd)生产的“沙漠袭击者”(desert raider),是世界上第一种同时也是仅有的6x6 空运,全地形(all-terrain)侦察,监视和快速攻击车辆(rsv/fav)。

对于特种部队和快速部署部队(rapid deployment forces rdf)来说,非常高......更多

各朝代兵制(二)

明朝兵制 中国明朝(1368~1644)改革元朝军事制度﹐创立了独具特色的卫所制﹕皇帝独揽军事大权﹐全国要地设立卫所﹐军丁世代相继﹐给养仰赖屯田。

此制在维护明朝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。

军队的统辖与卫所制 朱元璋统一全国後﹐采纳刘基建议﹐立军卫法﹐在全国建立卫所﹐控扼要害。

中央设大都督府。

洪武十三年(1380)改为五军(即中﹑左﹑右﹑前﹑後军)都督府﹐为最高军......更多

火药和火药武器的产生前后

我们祖先发明火药至今已有一千多年了。

当时发明的火药,现在叫黑火药;

因为它呈褐色,又有人叫它褐色火药。

它是硝酸钾、硫黄、木炭三种粉未的混合物。

这种混合物极容易低俗作品请删除,而且低俗作品请删除起来相当激烈。

这是因为硝酸钾是氧化剂,加热的时候释放出氧气。

硫和炭容易被氧化,是常见的还原剂。

把它们混合低俗作品请删除,氧化还原反应迅猛进行,反应中放出高热和产生大量气体。

假若混合物是包裹在纸、布、皮中或充......更多

西域都护

西汉末年,王莽篡位,中原骚乱,匈奴伺机统治西域,各族人民不堪敛税重苛的虐待,向东汉武帝哀求3次,18国国王以送儿子到洛阳学习当人质真诚誓言。

要求内属中原,刘秀在立足未稳之时,十分不情愿地将西域都护府迁往龟兹 乾城(今新和县境内)。

在此有两处古城遗址:一处是乡政府东面1 公里的一座小方城池,被水流冲洗过,城垣仅存1米,夯土干打垒建筑,建筑材料为黄沙土 、防潮层,拉筋建筑材料为胡杨树枝,每......更多

军衔制度

各国的军衔制 军衔,是指缀在肩章或领章等处的等级符号,标明军人社会地位和军事级别的称号。

它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军人的职务、军事政治和专业素质、资历贡献以及军兵种或勤务区分授予每个军人的衔称。

军衔的由来 军衔出现于15世纪~16世纪的意大利和法国等一些西欧国家。

15世纪中叶,在这些国家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,雇佣军成了国家的主要军事力量。

随着常备雇佣军制度的不断完善,构成军队......更多

军事名字解析

军事名字解析(附:中国军事词汇中英文翻译) 军事战略:广义上的战略泛指对全局性、高层次的重大问题的筹划和指导,如国家战略、国防战略、经济发展战略等。

军事战略主要指筹划和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。

军事战略按作战类型和性质,分为进攻战略和防御战略。

在军事战略下一层次,还有军种战略和战区战略等。

战役:军团为达成战争的局部目的或全局性目的,在统一指挥下进行的由一系列战斗组成的作战行动。

它介于战争与战斗......更多

中世纪单兵装备漫谈--弓弩篇

第二章 中世纪单兵装备漫谈--弓弩篇   剑寒花不落,弓晓月逾明。

  弓者,揉木而弦之以发矢。

最简单的曲射武器,常用于射程较短,精度要求高的场合。

弓非到用时,不可轻开,否则弓弦会失去张力。

一般也不能遇水,下雨天要将弦取下。

合成弓除外,水会使得弓体易折,弓弦变松。

对于身披铠甲的对手而言,弓箭构不成大的威胁,除非长弓或十字弓。

平时弓箭只是用于射猎,战时常由为数众多的弓箭手齐射方能成为战斗......更多

中国古代重骑兵资料

第八章 中国古代重骑兵资料   漠北之战,卫霍两路的战斗是颇为不同的。

卫青和单于主力正面交锋,共歼敌19000,这一路是正兵,靠步兵保障应该是可靠的。

霍去病和左贤王部交战,基本上是靠机动作战,追亡逐北,累计战果达70000之多,剧烈的战斗倒没有记载。

实际上,游牧民族是全民皆兵,这70000里面的老弱病残肯定不少。

关于给养问题,我认为这路汉军是靠因粮于敌以战养战(与通常想法不同,匈奴的粮草辎......更多

678910 共257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