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鉴
通鉴的同义词反义词
tōng/tòng jiàn1.共通的鉴定。
资治通鉴
资治通鉴的同义词反义词
zī zhì tōng/tòng jiàn书名。编年体史书。北宋司马光著。成书于1084年。上起公元前403年,下迄公元959年。取材极广,内容以政治、军事为主,亦记载经济、文化等。
公非先生
公非先生的同义词反义词
gōng fēi xiān shēng1.宋刘攽别号。刘攽﹐新喻人﹐字贡父。性疏宕﹐喜谐谑。着书百卷﹐尤精史学﹐与司马光同修《资治通鉴》﹐专职汉史﹐另着有《东汉刊误》﹑《公非先生集》等。人称"公非先生"。
候官
候官的同义词反义词
hòu guān1.迎送宾客的候人,主管斥候的军候,占卜吉凶的官员等,都可称候官。(1)占候之官。《汉书.王莽传下》:"又候官奏月犯心前星,厥有占,予甚忧之。"(2)执掌侦伺刺探情况的官员。《资治通鉴.齐高帝建元元年》:"候宫千数,重罪受赇不列,轻罪吹毛发举,宜悉罢之。"胡三省注:"魏太祖置候官,以伺察内外。"清俞正燮《癸巳存稿》卷七:"魏有校事官,似北魏之候官,明之厂卫。"参见"候人"﹑"候者"。
东都
宁王
左右督
左右督的同义词反义词
zuǒ yòu dū1. 即正副都督。都督,镇兵元帅。如: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。——《资治通鉴》。
纲目体
纲目体的同义词反义词
gāng mù tǐ1.中国编年体史书体裁的一种。其体例为以大字提要称纲,小字叙事称目。每一历史事实纲目清楚,颇便查检﹑阅读。该体裁始于宋朱熹的《通鉴纲目》,后明陈桱《通鉴续编》等亦相沿用。
三荆
三荆的同义词反义词
sān jīng1.一株三枝的荆树。 2.诗文中常以喻同胞兄弟。 3.后魏置荆州于穰县(今河南邓县),置南荆州于安昌(今河南确山县),置东荆州于泚阳(今河南泌阳县),谓之三荆。参阅《资治通鉴.梁武帝中大通二年》胡三省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