沁园春 送李同知之官邺都

朝代:作者: 陆文圭 体裁:

东西二都,史载循良,不五六人。

记南阳有召,颍川有霸,并州如郭,河内如恂。

直比朱弦,清伴古镜,吏自秋霜民自春。

如公者,守廉平二字,近古名臣。

棠阴手种方新。

又五马翩翩邺水滨。

想台高铜雀,尚留遗迹,堂深画锦,空锁凝尘。

琴瑟从容,雅歌缓带,美政遥知达紫宸。

期年后,看行宣召,班冠廷绅。

春汝归欤,风雨蔽江,烟尘暗天。

况雁门厄塞,龙沙渺莽,东连吴会,西至秦川。

芳草迷津,飞花拥道,小为蓬壶借百年。

江南好,问夫君何事,不少留连。

江南正是堪怜。

但满眼杨花化白毡。

看兔葵燕麦,华清宫里,蜂黄蝶粉,凝碧池边。

我已无家,君归何里,中路徘徊七宝鞭。

风回处,寄一声珍重,两地潸然。

注释注释:这首词作于南宋亡后,用其他词一样,此词也反映了作者的亡国之悲。

在这首词中,作者借送春来抒发自己的无限悲恸,饱含着自己深切挽留之意。

上片可分为四层。

起句“春,汝归欤?

”以提问语气统领全词。

这种散文句法,显然是学自辛词。

两者句式极似 ,当非巧合。

词人向春天提出这句问话,表面之意是向春是否要走,坚强扣题目“送春”,但言外之意却说:“你走不得啊!

”词人只因“风雨蔽江,烟尘暗天。

”这里的“风雨”表面上是自然界的风雨,而实际上是政治风雨;

“烟尘”也是战争烟尘。

元军几十万攻占了临安,宋室沦亡,山河变色,春啊春 ,你能往哪里去呢?

下边推进一层,“雁门阨塞,龙沙渺莽,东连吴会,西至秦川。

”意思是说,从北到西,从东南到西北,几万里的大好河山,已完全沦陷,春啊春 ,你无处可去。

这几句既承接上边之意,又下启下片“君归何里”。

第四层:“芳草迷津,飞花拥道,小为蓬壶借百年。

”“芳草”、“飞花”是晚春景象 “迷津”、“拥道”极言花草盛开的景象,江南如此之好 ,就象“蓬壶”一般 ,应是托身之地了,为什么你还要离开,“不少留连”呢?

江南已经破败不堪,却说“江南好”这是一种反激法,以此来引出了下片的词意,正是全词的主旨所在。

词的下片,也可分为四层。

前几句是春的答话。

名山胜水,美脍吴娃,可爱之处难以尽数,“江南正是堪怜!

”江南然而早已逝去。

却风光不再。

“但”字陡转,回到现实中来:“满眼杨花化白毡”。

这是化用杜甫“满眼杨花铺白毡”句意,意思是说江南春天虽好,但到了春残花谢的时候,隐喻山河破败,家国不全 。

下边再推进一层 ,描绘了江南的衰败景象“兔葵燕麦,华清宫里;

蜂黄蝶粉,凝碧池边。

”兔葵即葵菜,燕麦即野麦。

这句词语出自刘禹锡《再游玄都观》诗序。

华清宫这里借指临安凤凰山下的宋朝宫殿。

这两句表明宋宫的荒凉颓败。

凝碧池在唐朝东都洛阳。

天宝十五载(756 年)安禄山叛军攻下长安,将所获梨园子弟数百人集中在凝碧池演奏歌曲,安禄山在这里大宴伪官。

诗人王维被叛军拘禁于长安菩提寺,听了这个消息,愤而写诗以寄怀,有“秋槐叶落空宫里 ,凝碧池头奏管弦”之句,这里也借指宋宫。

“蜂黄蝶粉”本是春天常见的景物,但和凝碧池联系起来,使人联想起宋朝的降臣,在宋宫里和元朝贵族吃喝玩乐,奴颜婢膝之态。

“蜂黄蝶粉”是群魔乱舞的形象。

词人的亡国之痛,在这几句中反映地淋漓尽致。

下边再次抒写:“我已无家,君归何里?

中路徘徊七宝鞭。

”写上面词意呼应。

“七宝鞭”是借用晋明帝用七宝鞭迷惑敌人的典故。

这里只是指代贵重之物,意思说春天和七宝鞭一起走了未被挽留过。

“风回处,寄一声珍重,两地潸然!

”转到第四层,向春天告别 。

结拍几句凄婉动人,摧人泪下,春天已去,国家已亡,空留一腔悲愤,却又无可奈何!

近人况周颐评刘辰翁的词说:“须溪词多真率语,满心而发,不假追琢,有掉臂游行之乐。

其词笔多用中锋,风格遒上,略与稼轩旗鼓相当。

”指出了刘词的基本风格。

“中锋”是指直抒胸臆。

但这首词,表现手法有所不同,不是直接抒写,而是借物寓情可谓弃中锋而用偏锋。

他运用传统的比兴手法把春天拟化,赋予它主观的感情色彩,全词并非信笔所作,而是作了精细的安排 ,上片层层展开,引出下片词意,下片写宋宫的荒凉,与之相对,此词布局严谨,脉胳分明,并且运用多种手法,此词可以说发展了原有的豪放词之风格,这在作者词中并不多见。

出处引自"竹筠清课"http://www.zhuyunqingke.com/

版权声明: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、盈利、广告性目的时,需得注明出处,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。

原文链接:https://www.wenxuesucai.com/search/gushici/1/161934740.html

点击加入QQ交流群:{{qqQNum}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