游武夷,作棹歌呈晦翁十首

朝代:作者: 辛弃疾 体裁: 七绝

一水奔流叠嶂开,溪头千步响如雷。

扁舟费尽篙师力,咫尺平澜上不来。

山上风吹笙鹤声,山前人望翠云屏。

蓬莱枉觅瑶池路,不道人间有幔亭。

玉女峰前一棹歌,烟鬟雾髻动清波。

游人去后枫林夜,月满空山可奈何。

见说仙人此避秦,爱随流水一溪云。

花开花落无寻处,仿佛吹箫月夜闻。

千丈搀天翠壁高,定谁狡狯插遗樵。

神仙万里乘风去,更度槎丫个样桥。

山头有路接无尘,欲觅王孙试问津。

瞥向苍崖高处见,三三两两看游人。

巨石亭亭缺啮多,悬知千古也消磨。

人间正觅擎天柱,无奈风吹雨打何。

自有山来几许年,千奇万怪只依然。

试从精舍先生问,定在包牺八卦前。

山中有客帝王师,日日吟诗坐钓矶。

费尽烟霞供不足,几时西伯载将归?

行尽桑麻九曲天,更寻佳处可留连。

如今归棹如掤箭,不似来时上水船。

注释辛弃疾于绍熙三年(1192年)春出任福建提刑,赴任途中访朱熹(晦翁)于建阳,疑朱熹陪辛弃疾游武夷即此时事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注释①武夷:山名,在福建崇安县西南,相传有汉代武夷君居此,故名。

其山绵亘百二十里,有三十六峰,三十七岩,溪流缭绕其间,凡九曲,可行竹筏。

稼轩一度仕闽,并在罢职期间主管武夷山麓之冲佑观。

棹(zháo兆)歌:船歌,划船歌。

晦翁:南宋著名思想家朱熹字元晦,号晦庵。

长稼轩十岁,与稼轩政见不尽相融,但两人私谊甚笃。

组诗由十首绝句组成,一绝一景,或描画,或抒情,或议论,各具特色,别见情趣,发人深省。

②“一水”两句:极言水势之急,群山为之开裂,水石相激,千步之外,可闻声响似雷。

③“扁舟”两句:言逆水行舟之艰。

篙师:撑篙之船夫。

咫(zhǐ止)尺:古时八寸曰咫,咫尺谓距离极短极近。

平澜:波澜平静。

④“烟鬟”句:谓“玉女”之发髻倒影水中,随波荡漾。

鬟(huán环):环形发髻,喻山峰之形。

⑤“游人”两句:谓游人去后,月夜的玉女峰一片冷寂。

⑥“见说”句:暗用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事:“自云先世避秦时乱,率妻子邑人,来此绝境,不复出焉,遂与外人间隔。

”诗谓此间乃人世仙境。

见说:听说。

⑦“花开”两句:谓仙人无觅,惟月夜似有箫声可闻。

此写清幽谧静之境。

⑧啮(niè聂):用牙啃或咬。

缺啮:指被千古风雨消蚀的缺口。

⑨悬知:想来。

⑩擎天柱:古代神话传说谓昆仑山有八柱擎天,因喻国家栋梁之臣。

⑾帝王师:此指姜尚。

姜尚字望,一说字子牙,尝垂钓于渭水,周文王访之,以车载归,尊为师尚父。

辛诗用此,希政局清明,世无遗贤。

⑿钓矶:钓鱼时所坐的岩石。

⒀西伯:即周文王姬昌。

兴周灭商前,曾受商封为西伯,又称伯昌。

http://www.blogms.com/StBlogPageMain/Efp_BlogLogKan.aspx?cBlogLog=1002134066出处《辛弃疾全集》(徐汉明 校勘)

版权声明: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、盈利、广告性目的时,需得注明出处,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。

原文链接:https://www.wenxuesucai.com/search/gushici/1/170955596.html

点击加入QQ交流群:{{qqQNum}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