湘江曲

朝代:作者: 张籍 体裁: 乐府

湘水无潮秋水阔,湘中月落行人发。

送人发,送人归,白蘋茫茫鹧鸪飞。

注释注释:张籍的乐府诗,白居易曾有过“尤工乐府诗,举代少其伦”的评价。

他宦游湖南时写的《湘江曲》,更是语浅情深、看似平常然而奇崛的一首。

这首诗,寓新语于古风,写来浅白轻灵而富于情韵。

诗的首句先点染秋日湘江的景色。

秋日湘江,无风无浪,放眼望去,更显得江面开阔。

七个字中出现两个“水”字,这是诗词中常见的“同字”手法。

前一个“湘水”,点明送行的地点,后一个“秋水”,点明时令正是使离人多感的秋天,笔意轻捷而饶变化。

联系全诗送别的情境来理解,秋江的无潮正反衬出诗人心潮难平;

秋江的开阔正反照出诗人心情的愁苦郁结。

次句“湘中月落行人发”,具体交代送行的时间,是玉兔已沉、晨光熹微的黎明时分。

第一句着重写空间,第二句着重写时间,而且,次句开始的“湘中”和首句开始的“湘水”,“湘”字重复,不仅加浓了地方色彩的渲染,也加强了音韵的回环往复之美。

流利自然,是乐府诗的特色之一,而在句式上用了长短句,是获得流利自然的艺术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。

这首诗的后半首就是这样。

“送人发,送人归”,以“顶针”格的修辞手法紧承第二句,前后连用三个“人”字,两个“送”字,两个“发”字,加强了诗的珠走泉流回旋复沓的旋律,再加上“发”与“归”的渐行渐远的进层描写,就对送别的意绪作了反复其言的充分渲染。

如果说,前面两个七字句弹奏的还是平和舒缓的曲调,那么,“送人发,送人归”,则为变奏之声,急管繁弦,就“凄凄不似向前声”了。

最后一句是写斯人已去的情景。

“白蘋茫茫”是江上所见,回应开篇对秋江的描写,诗人伫立江边遥望征帆远去的情态,见于言外;

“鹧鸪飞”是写江边所闻,和茫茫的白蘋动静互映,那鹧鸪的“行不得也,哥哥”的啼鸣,仿佛更深微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离愁和怅惘。

这种以景结情的落句,更给人以无穷的回味。

“绝妙江南曲,凄凉怨女诗。

古风无敌手,新语是人知。

”(姚合《赠张籍》)张籍这首诗,特别是他的那些优秀的乐府诗章,浅语皆有致,淡语皆有味,达到了语浅情深、平中见奇的艺术境界,因而为人们所传唱。

(李元洛)

版权声明: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、盈利、广告性目的时,需得注明出处,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。

原文链接:https://www.wenxuesucai.com/search/gushici/1/173168936.html

点击加入QQ交流群:{{qqQNum}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