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字令/念奴娇 德祐乙亥

朝代:作者: 褚生 体裁:

半堤花雨。

对芳辰消遣,无奈情绪。

春色尚堪描画在,万紫千红尘土。

鹃促归期,莺收佞舌,燕作留人语。

绕栏红药,韶华留作孤主。

真个恨杀东风,几番过了,不似今番苦。

乐事赏心磨灭尽,忽见飞书传羽。

湖水湖烟,峰南峰北,总是堪伤处。

新塘杨柳,小腰犹自歌舞。

注释注释:1275 年(宋恭宗德祐元年),皇帝年幼,朝政大权操纵在贾似道这个奸相手中。

元兵大兵南下,临安已为其囊中物。

朝廷上下恐慌一片。

独有贾似道却匿情不报,在杭州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,曾有人作诗讽刺他:“山上楼台湖下船 ,平章醉后懒朝天。

羽书莫报樊城急,新得蛾眉正少年。

”这首词《百字令》即作于此时。

词的基调较为哀婉动人,令人心中自然升腾起一种对贾氏之流的切齿之恨 。

在1276 年 ,元兵攻入临安,太后降诏投降,南宋小朝廷临安至此而亡。

上阕写杭州西湖景色 。

“半堤花雨”起句,扣住西湖 。

游人绕堤游览 ,堤上春花凋残 、落地如雨;

“ 对芳辰 ”三月暮春。

这样的西湖景观,写得既概括 ,又形象。

“消遣无奈情绪”,“无奈”,空虚廖落、无可奈何。

愁绪满腹,赏景排遣,谁知所对芳辰,竟是春意阑珊,反而加重了内心的愁绪。

正所谓“抽刀断水水更流,举酒消愁愁更愁 。

”下面数句写触目所见 ,其中浸透了这种对景难排的惜春 、伤春之情 。

“ 春色尚堪描画在 ,万紫千红尘土”春色虽尚堪描画,但如锦如簇的春花已尘落矣。

好景不长,大势已去。

“ 鹃促归期,莺收佞舌,燕作留人语。

”杜鹃哀啼,呼唤归去。

黄莺收起歌喉,春光寥寂;

惟有紫燕呢喃,尚作留语。

“绕栏红药,韶华留此孤主”:红红的芍药花在栏干边盛开,仍在装点着春色,灼人的红色 ,却点缀在“万紫千红”已“尘土”的背景之上,使人寂寞 ,甚至有点惨然!

“韶华留此孤主”情景双绘,它既是西湖景色的聚焦点,又是情感流露的突破口 。

对着“绕栏芍药”,词人心中的凄凉幽怨之情喷发而出,使人顿起惜春、伤春之情。

“真个恨杀东风 ,几番过了,不似今番苦。

”总揽上阙 、引出下阙。

“真个”表明恼恨已极。

东风过了,春意阑珊,令人可恨。

细分析词人恨之所在,不是自然界的节序更替,而是人事的沧桑变化 。

“乐事赏心磨灭尽 ,忽见飞书传羽”。

直陈其事,南宋君臣的宴安享乐如过眼云烟,倾刻磨灭,而军情紧急,北兵将至。

“ 湖水湖烟,峰南峰北,总是堪伤处。

”面对大好河山 ,而亡国之祸将临 ,此景此情,令人怎不神伤。

字字凄咽,语语沉痛!

联系“无奈情绪”其政治内涵,更一目了然了。

“新塘杨柳,小腰犹自歌舞。

”此景写情 ,曲笔直书 ,表达极为含蓄 。

回到春景,“ 犹自”两字,用笔拙重,如王安石诗中表意。

“隔江犹唱后庭花 ”。

杨柳袅娜,如在东风中舒腰曼舞,它何曾懂得世人忧国伤时的苦痛呢!

这是一首暮春游湖,即景抒怀之作。

但诗中表达的意蕴已大大超越了赏景的本身 。

在国破家亡之际,诗中心中所想的不是花枝柳色,而是国家兴亡。

词中的暮春之景,恰如将亡的偏安南宋王朝。

清朝陈廷焯在《 白雨斋诗话 》中评论此词说 :“宋德祐太学生《百字令》。

《祝英台近》两篇,字字譬喻,然不得谓之比也 。

此词太浅露、未合风之旨。

”这篇评论非作者本意,是陈氏未揣透之。

出处引自"竹筠清课"http://www.zhuyunqingke.com/

版权声明: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、盈利、广告性目的时,需得注明出处,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。

原文链接:https://www.wenxuesucai.com/search/gushici/1/187073098.html

点击加入QQ交流群:{{qqQNum}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