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老歌
老农家贫在山住,耕种山田三四亩。
苗疏税多不得食,输入官仓化为土。
岁暮锄犁傍空室,呼儿登山收橡实。
西江贾客珠百斛,船中养犬长食肉。
注释注释:张籍是新乐府运动的健将之一,“风雅比兴外,未尝著空文”(白居易《读张籍古乐府》),其乐府诗之精神与元、白相通;
而具体手法略有差异。
白居易的讽谕诗往往“意激而言质”,篇幅亦长,故不免有尽、露之疵累。
而张籍的乐府,如这首《野老歌》作法就不同。
诗共八句,很短,但韵脚屡换。
诗意可按韵的转换分为三层。
前四句开门见山,写山农终年辛劳而不得食。
“老农家贫在山住,耕种山田三四亩”,“山”字两见,强调这是一位山农(诗题一作《山农词》)。
山地贫瘠,广种薄收,“三四亩”收成不会很多。
而深山为农,本有贫困而思逃租之意。
但安史乱后的唐王朝处在多事之秋,财政困难,封建剥削无孔不入。
“纵使深山更深处,也应无计避征徭”。
“苗疏”意味收成少,收成少而“税多”,必然产生劳动者“不得食”的不合理现象。
如仅仅写到粮食“输入官仓”那样一种司空见惯的事实为止,深度还不够,而“化为土”三字的写出,方才揭示出一种怵目惊心的社会现实。
一方面是老农终年做牛马,使土地长出粮食;
一方面是官家不劳而获,且轻易把粮食“化为土”,这实际上构成一种鲜明的对比关系。
好在不但表现出老农被剥夺的痛苦,而且表现出他眼见心血被践踏的痛心。
所以,虽然只道事实,语极平易,读来至为沉痛,字字饱含血泪。
五、六句写老农迫于生计不得不采野果充饥,仍是直陈其事:“岁暮锄犁傍空室,呼儿登山收橡实。
”可是,这是多么发人深思的事实:辛苦一年到头,赢得的是“空室”——一无所有,真叫人“何以卒岁”!
冬来农闲,辛苦一年的农具可以傍墙休息,可辛苦一年的人却不得休息。
粮食难收,却“收橡实”。
两句内涵尚未尽于此,“呼儿登山”四字又暗示出老农衰老羸弱,不得不叫儿子一齐出动,上山采野果。
橡实乃橡树子,状似栗,可以充饥。
写“呼儿登山收橡实”,又确有山居生活气息,使人想到杜甫“岁拾橡栗随狙公,天寒日暮深谷里”(《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》)的名句,没有生活体验或对生活的深入观察,难以写出。
老农之事,叙犹未已,结尾两句却旁骛一笔,牵入一“西江贾客”。
桂、黔、郁三江之水在广西苍梧县合流,东流为西江,亦称上江。
“西江贾客”当指广西做珠宝生意的商人,故诗中言“珠百斛”。
其地其人与山农野老似全不相干,诗中又没有叙写的语言相联络,跳跃性极显。
然而,一边是老小登山攀摘野果,极度贫困;
一边是“船中养犬长食肉”,极度奢靡,又构成一种鲜明对比。
人不如狗,又揭示出一种极不合理的社会现象。
豢养于船中的狗与猎犬家犬不同,纯是饱食终日无所事事,这形象本身也能引起意味深长的联想。
作者《估客乐》一诗结尾“农夫税多长辛苦,弃业宁为贩宝翁”,手法与此略同,但有议论抒情成分,而此诗连这等字面也没有,因而更见含蓄。
全诗似乎只摆一摆事实就不了了之,象一个没有说完的故事,与“卒章显其志”的作法完全相反,但读来发人深思,诗人的思想倾向十分鲜明,揭露现实极其深刻。
其主要的手法就在于形象的对比。
诗中两次对比,前者较隐,后者较显,运用富于变化。
人物选择为一老者,尤见封建剥削之残酷,及世道之不合理,也愈有典型性。
篇幅不长而韵脚屡换,给人活泼圆转的印象;
至如语言平易近人,又颇有白诗的好处。
(周啸天)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老翁家贫在山住(2),耕种山田三四亩(3)。
苗疏税多不得食(4),输入官仓化为土(5)。
岁暮锄犁倚空室(6),呼儿登山收橡实(7)。
西江贾客珠百斛(8),船中养犬长食肉(9)。
校注:(1)诗题原注:一作〈山农词〉。
按:全诗以老农之生活为例,描述中唐时期,朝廷为弥补税收之不足,横征暴敛,民不聊生;
另一方面,富商巨贾却生活阔绰,家犬皆能食肉,社会极度贫富不均之景况。
(2)老翁,《全唐诗》卷三八二作:「老农」。
此谓老农贫居山中,垦殖山田。
(3)按:唐代前期采均田法。
自武德七年颁布田法:丁男年十八者给官田百亩,凡给田之制,丁男(二十一岁)中男(十六岁)以一顷,老男(六十岁)笃疾、废疾者以四十亩,寡妻妾以三十亩。
若为户者则减丁男之 半。
田又分为二:一曰永业,一曰口分。
天宝以后,法令弛缓,土地兼并成风,农民颇多无田可种,遂入山垦殖三四亩山田以维生,但仍在官家征敛之列。
(4)苗疏,状山田之贫脊;
税多,写山农不得食之因由,对比十分强烈。
(5)按:此又写官仓堆积所征民粮,腐烂成土。
官宦之不恤民力,莫此为甚。
(6)倚,《全唐诗》作:「傍」。
空室,空无一物之山舍。
倚空室,谓其家无积粮以过冬。
(7)橡实,栎树之果实,似栗而小,俗称橡子。
古人饥荒绝粮之时,拾以充饥。
唐.皮日休〈橡媪叹〉:「秋深橡子熟,散落榛芜岗。
」即指此。
(8)西江,水名。
上游是桂、黔、郁三江之水,在广西苍梧合流;
下游与北江在广东三水相汇。
两广多采珠商人。
十斗为斛,一采百斛宝珠,可见其财富之雄。
(9)按:此言采珠商贾所畜之犬,反能饱食肥。
相形之下,人真不如犬矣。
评说:元.范《木天禁语》〈乐府篇法〉:张籍为第一,王建近体次之,长吉虚妄不必效,岑参有气,惜语硬,又次之。
张王最古....要诀在反本题结,如〈山农词〉,结却用「西山贾客珠百斛,船中养犬皆食肉。
」是也。
明‧锺惺、谭元春《唐诗归》卷三十:锺云:语有经国隐忧(「西江贾客」二句下)。
明‧周敬、周珽《唐诗选脉会通评林》:周珽曰:诗以清远为佳,不以苦刻为贵,固矣。
然情到真处,事到实处,音不得不哀,调不得不苦者。
说者谓文昌、仲初乐府,喑哑逼侧,每到悲惋,一如儿啼女哭,所为真际虽多,雅道尽丧,不知彼心口手眼各自有精灵不容磨灭光景。
如病其欠厚,非善读二家者也。
《诗镜》云:「七古欲语语生情,自张、王始为此体,盛唐人只写得大意」,得矣。
唐汝询曰:文昌乐府,就事直赋,意尽而止,绝不于题外立论。
如〈野老〉之哀农,〈别离〉之感戍,〈泗水〉之趋利,〈樵客〉之崇实,〈雀飞〉之避祸,〈乌栖〉之微讽,〈短歌〉之忧生,各有一段微旨可想,语不奥古,实是汉魏乐府正裔。
------------张籍诗集校注(李建昆 校注)-------------
版权声明: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、盈利、广告性目的时,需得注明出处,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。
原文链接:https://www.wenxuesucai.com/search/gushici/1/26087402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