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门阁
清江下龙门,绝壁无尺土。
长风驾高浪,浩浩自太古。
危途中萦盘,仰望垂线缕。
滑石欹谁凿,浮梁袅相拄。
目眩陨杂花,头风吹过雨。
百年不敢料,一坠那得取。
饱闻经瞿塘,足见度大庾。
终身历艰险,恐惧从此数。
注释《元和郡县志》:龙门山,在利州绵谷县东北八十二里。
《方舆胜览》:他阁道虽险,然山在腰,亦微有径,可以增置阁道。
惟此阁石壁斗立,虚凿石窍,架木其上,比他处极险。
钱笺《寰宇志》:一名葱岭山。
《梁州记》云:葱岭有石穴,高数十丈,其状如门,俗号龙门。
《一统志》:在保宁府广元县嘉陵江上。
清江下龙门①,绝壁无尺土②。
长风驾高浪③,浩浩自太古④。
危途中萦盘,仰望垂线缕。
滑石欹谁凿⑤?
浮梁袅相拄⑥。
(此记江势之险及阁道之危。
下龙门,江在龙门之下也。
俯临风浪,愈见山行可畏。
萦盘,言阁委曲。
线缕,言阁细微。
滑石倾欹,谁凿其孔?
浮梁袅空,下有柱往。
此言制阁之奇巧。
)①《水经》云:水色清照十丈,故名清江。
鲁訔曰:地理志:施州清江郡。
②《世说》:桓公入峡,绝壁天悬,腾波速急。
李陵书:“无尺土之封。
”③陆机诗:“长风万里举。
”郭璞诗:“高浪驾蓬莱。
”④应玚诗:“浩浩长河水。
”《三坟》:“太古之人皆寿。
”⑤孙绰《天台赋》:“践毒苔之滑石。
”⑥沈约诗:“浮梁经度跨回漪。
”《水经注》:栈道,俗谓千梁无柱,诸葛孔明与兄瑾书曰:“其阁梁,一头入山腹,其一头立柱于水中,水大而急,不得安柱。
”后孔明卒五丈原,魏延先退而焚之,即是道也。
自后按修旧路者,悉无复水中柱。
径涉者,浮梁振动,无不摇心眩目。
目眩陨杂花①,头风吹过雨②。
百年不敢料③,一坠那得取!
饱闻经瞿塘④,足见度大庾。
终身历艰险⑤,恐惧从此数⑥。
(此因度阁之难,而发为惊叹也。
朱注花陨而且为之眩,视不及审也;
雨吹而头为之风,迫不能避也。
正形容阁道险绝。
次公注杂花过雨,作比喻者,非。
《杜臆》:瞿唐、大庾之险,未曾亲历,今涉此危途,则恐惧当从此数起也。
上文目眩头风,正是恐惧之状。
此章,上下各八句。
)①《秦国策》:秦王目眩良久。
②《魏志》:曹操读陈琳檄草,头风自愈。
③司马懿曰:“不能料死。
”吴注:潘岳诗:“人生天地间,百年孰能料。
”④瞿唐峡,在夔州。
大庾岭,在虔州。
⑤《左传》:“艰难险阻,备尝之矣。
”⑥《诗》:“将恐将惧。
” -----------仇兆鳌 《杜诗详注》-----------出处全唐诗:卷218_39
版权声明: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、盈利、广告性目的时,需得注明出处,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。
原文链接:https://www.wenxuesucai.com/search/gushici/1/29057964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