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龙吟·西湖怀古 文翻赏
东南第一名州,西湖自古多佳丽。
临堤台榭,画船楼阁,游人歌吹。
十里荷花,三秋桂子,四山晴翠。
使百年南渡,一时豪杰,都忘却、平生志。
可惜天旋时异,藉何人、雪当年耻?
登临形胜,感伤今古,发挥英气。
力士推山,天吴移水,作农桑地。
借钱塘潮汐,为君洗尽,岳将军泪!
东南第一名州,西湖自古多佳丽。
临堤台榭,画船楼阁,游人歌吹。
十里荷花,三秋桂子,四山睛翠。
使百年南渡,一时豪杰,都忘却、平生志。
杭州是东南第一名州,西湖自古多有湖山之美。
临堤有台榭楼参差,湖上有画船往来如梭,游人到处弄舞歌吹。
十里荷花映日娇艳似火,三秋桂子飘香沁人心脾,四周青山风光明媚葱翠欲滴。
南渡百年来人们沉醉在西湖,使曾主张抗金的一些豪杰,也都耽于享乐忘却了平生大志。
可惜天旋时异,藉何人、雪当年耻。
登临形胜,感伤今古,发挥英气。
力士推山,天吴移水,作农桑地。
借钱塘潮汐,为君洗尽,岳将军泪。
可惜时代更替世换时移,如今靠何人来洗雪这奇耻?
登临这地形险固的地方,感伤古今沧桑臣变,振兴国家要充分发挥英雄才气,请来神人力士推倒杭州青山,邀来水伯天吴移走西湖之水,把“销金锅”西湖改造为农桑之地。
借钱塘江的潮汐,为君洗尽奸臣误国的悲愤眼泪,以告慰岳飞的在天之灵。
参考资料: 1、 董根清 满天澄主编.《军队院校大学语文》:解放军出版社,1999年08月第1版:第240-241页 2、 傅炳熙选注.《宋元明清咏岳飞选注》:中州古籍出版社,2015.06:第87-88页 3、 伍心铭编译.《宋词三百首鉴赏》:时事出版社,2004年12月第1版:第577页 4、 (清)上疆村民编著.《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荟萃宋词三百首》: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,2015.06:第194页 5、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.《诵读中国·大学卷·古代部分》:中华书局,2006年1月:第122-123页 6、 王新霞,杨海健编注.《学词入门第一步 白香词谱》:山东文艺出版社,2015.06:第340页
东南第一名州,西湖自古多佳丽。
临堤台榭,画船楼阁,游人歌吹。
十里荷花,三秋桂子,四山晴翠。
使百年南渡,一时豪杰,都忘却、平生志。
可惜天旋时异,藉何人、雪当年耻?
登临形胜,感伤今古,发挥英气。
力士推山,天吴移水,作农桑地。
借钱塘潮汐,为君洗尽,岳将军泪!
这是一首具有浪漫主义气息的词作。
词人笔触徘徊在怀古与伤今之间,徜徉在幻想和现实之侧。
写得慷慨悲壮。
下笔千钧,表情亦淋漓酣畅。
“东南第一名州,西湖自古多佳丽。
”引出怀古思绪。
大处落笔突兀笼罩,气势十足。
“临堤台榭”,承开头“多佳丽”三字而来,至“四山睛翠”,一气直贯,展开对西湖景致的铺叙。
从堤到榭台、楼阁,从荷花到桂子和四山。
廖廖几笔,写尽西湖之美。
游人如织,歌吹飞扬之景象跃然纸上。
“十里荷花,三秋桂子”,增加大笔濡染的“四山晴翠”一句,勾勒出西湖景物的特征。
山水之美,可怡人性情,但也会使人沉溺其中消磨意志。
所在在铺叙之后,词人大笔一挥,引发无数感慨。
“使百年南渡,一时豪杰,都忘却、平生志。
”陈德武身历南宋覆亡,这几句无疑是对南宋百余年耻辱历史的沉痛总结。
也对“百年”南宋偏安东南一隅,不思北复故地的极有力的鞭挞。
“可惜天旋时异,藉何人、雪当年耻?
”笔锋陡转,由怀古转入伤今。
“天旋时异”概括了南宋被元所灭的沧桑巨变。
“可惜”是承上启下之语:“藉何人”是亟盼有人出来扭转乾坤。
反问句增加痛苦之沉重。
“登临形胜,感伤今古”是全篇的文眼,作者登临之时,内心感情汹涌,似将倾泻而出,“发挥英气”因而要词情慷慨,又为下面拓展新的词境留下了余地。
“力士推山,天吴移水,作农桑地。
”这是面对西湖景物而产生的想法。
力士、天吴,都是古代传说中的神人。
词想借力士,天吴来填水移山。
想靠神力把理想变为现实。
之后词人再作一设想:“借钱塘潮汐,为君洗尽,岳将 军泪!
”岳飞精忠报国,却落得父子被害的悲惨结局,真是神人共愤。
愤懑郁积于胸,作者想借外力将其激发出来。
表明国虽亡,但爱国之心仍拳拳于胸。
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(或由匿名网友上传),原作者已无法考证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
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,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站务邮箱:service@gushiwen.org
版权声明: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、盈利、广告性目的时,需得注明出处,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。
原文链接:https://www.wenxuesucai.com/search/gushiwen/1/10949154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