杂剧·庞居士误放来生债 文
戏文·小孙屠 文
杂剧·杨氏女杀狗劝夫 文
题壁(人有以炉火药术为事者,辞大哂之,命 文
杂剧·降桑椹蔡顺奉母 文
笑歌行 文翻注赏
笑矣乎,笑矣乎。
君不见曲如钩,古人知尔封公侯。
君不见直如弦,古人知尔死道边。
张仪所以只掉三寸舌,苏秦所以不垦二顷田。
笑矣乎,笑矣乎。
君不见沧浪老人歌一曲,还道沧浪濯吾足。
平生不解谋此身,虚作离骚遣人读。
笑矣乎,笑矣乎。
赵有豫让楚屈平,卖身买得千年名。
巢由洗耳有何益,夷齐饿死终无成。
君爱身后名,我爱眼前酒。
饮酒眼前乐,虚名何处有。
男儿穷通当有时,曲腰向君君不知。
猛虎不看几上肉,洪炉不铸囊中锥。
笑矣乎......更多
笑矣乎,笑矣乎。
真可笑呀,真可笑。
君不见曲如钩,古人知尔封公侯。
君不见曲如钩吗,古人知此可以封公侯。
君不见直如弦,古人知尔死道边。
君不见直如弦吗,古人知此可要死道边。
张仪所以只掉三寸舌,苏秦所以不垦二顷田。
张仪之所以愿鼓三寸不烂之舌,苏秦之所以不愿种洛阳负郭二顷田,皆是此由之故也。
笑矣乎,笑矣乎。
真可笑呀,真可笑。
君不见沧浪老人歌一曲,还道沧浪濯吾足。
君不见沧浪老人唱一曲吗,“沧浪之水浊兮,可以濯吾足!
” 平生不解谋此身,虚作离骚遣人读。
可怜的屈大夫,连自己保身都无术,却虚作《离骚》教人读。
笑矣乎,笑矣乎。
真可笑呀,真可笑。
赵有豫让楚屈平,卖身买得千年名。
赵国有个豫让,楚国有个屈平,卖身却只买得千载虚名。
巢由洗耳有何益,夷齐饿死终无成。
许由洗耳又有什么用?
伯夷和叔齐饿死也至无所成。
君爱身后名,我爱眼前酒。
君爱身后之名,我爱眼前之酒。
饮酒眼前乐,虚名何处有。
饮酒眼前即能享乐,虚名身后又在何处?
男儿穷通当有时,曲腰向君君不知。
男儿穷通当有时,今日之不遇,并非将来也没有时机。
如今我曲腰向君,君却不明白这个道理。
猛虎不看几上肉,洪炉不铸囊中锥。
猛虎向来不食案上之死肉,洪炉也不铸囊中锥一类的小玩意儿。
笑矣乎,笑矣乎。
真可笑呀,真可笑。
宁武子,朱买臣,扣角行歌背负薪。
宁武子和朱买臣,当年也是叩着牛角唱歌,背着柴薪诵书。
今日逢君君不识,岂得不如佯狂人。
这些一时遭困顿的贤土若今日逢君,君却看不出来,岂不令人佯狂而傲世哉!
参考资料: 1、 詹福瑞 等 .李白诗全译.石家庄:河北人民出版社,1997:253-255
笑矣乎,笑矣乎。
君不见曲如钩,古人知尔封公侯。
君不见直如弦,古人知尔死道边。
张仪所以只掉三寸舌,苏秦所以不垦二顷田。
“张仪”句:张仪,战国时纵横家,魏国人。
游说入秦,首创连横,先后任秦相、魏相。
《史记·张仪列传》:张仪通楚,“掠笞数百,不服,释之。
其妻曰:‘嘻!
子毋读书游说,安得此辱乎?
’张仪谓其妻曰:‘观吾舌尚在不?
’其妻笑曰:‘舌在也。
’仪曰:‘足矣。
’”《汉书·蒯通传》:“郦生一士,伏轼掉三寸舌,下齐七十余城。
”颜师古注:“掉,摇也。
”“苏秦”句:苏秦,战国时纵横家,洛阳人。
倡六国合纵抗秦。
《史记·苏秦列传》:“苏秦喟然叹曰:‘此一人之身,富贵则亲戚畏惧之,贫贱则轻易之,况众人乎?
且使我有洛阳负郭田二顷,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?
”二顷田,全唐诗本作一顷田。
误。
笑矣乎,笑矣乎。
君不见沧浪老人歌一曲,还道沧浪濯吾足。
“沧浪”二句:《楚辞·渔父》:“渔夫莞尔而笑,鼓枻而去,乃歌曰:‘沧浪之水清兮,可以濯吾缨。
沧浪之水浊兮,可以濯吾足。
’” 平生不解谋此身,虚作离骚遣人读。
笑矣乎,笑矣乎。
赵有豫让楚屈平,卖身买得千年名。
“赵有”句:豫让,春秋战国间人。
始事范中行氏而不悦,去而投知伯。
知伯宠之。
及三晋分知氏,赵襄子最怨知伯,而将其头为饮器。
豫遁逃,变姓名为刑人,入宫欲刺襄子未果。
豫让又漆身为厉,灭须去眉,自刑变容,又吞炭哑音,一再谋刺襄子,均不果。
后被兵包围,请求襄子衣而击之,呼曰:“而可以报知伯矣!
”遂伏剑而死。
事见《战国策·赵策一》。
屈平,即屈原。
事见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。
巢由洗耳有何益,夷齐饿死终无成。
洗耳:皇甫谧《高士传》卷上《许由》:“尧又召为九州长,由不欲闻之,洗耳于颖水滨。
时其友巢父牵犊欲饮之,见由洗耳,问其故,对曰:‘尧欲召我为九州长,恶闻其声,是故洗耳。
’”夷齐:伯夷、叔齐二人。
《史记·伯夷列传》:“武王已平殷乱,天下宗周,而伯夷、叔齐耻之,义不食周粟。
隐于首阳山,采薇而食之。
……遂饿死于首阳山。
” 君爱身后名,我爱眼前酒。
饮酒眼前乐,虚名何处有。
男儿穷通当有时,曲腰向君君不知。
猛虎不看几上肉,洪炉不铸囊中锥。
“猛虎”句:猛虎,含有苛政之意。
看,观察,注意。
机上肉,机同几,全唐诗本作几上肉。
指案板上的肉。
比喻任人宰割者。
《新唐书》卷一二○《桓言范传》:“会日暮事遽,言范不欲广杀,因曰:‘(武)三思机上肉尔,留为天子藉手。
’”“洪炉”句:洪炉,指天地。
《庄子·大宗师》:“今一以天地为大炉,造化为大冶。
”《抱朴子·勗学》:“鼓九阳之洪炉,运大钧乎皇极。
”引申为陶冶锤炼人才的环境,薛逢《送西川杜司空赴镇》诗:“莫遣洪炉旷真宰,九流人物待陶甄。
”铸,熔炼金属以成器。
囊中锥,比喻有才能而未展露的人。
《史记·平原君列传》:“平原君曰:‘夫贤士之处世也,譬若锥之处囊中,其末立见。
……’毛遂曰:‘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。
使遂蚤得处囊中,乃颖脱而出,非特其末见也。
’”周昙《咏史诗·毛遂》:“不识囊中颖脱锥,功成方信有英奇。
”此句意谓熔炼人才的洪炉,不铸就像囊中之锥这样有才能而未展露的人。
也即设有使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。
笑矣乎,笑矣乎。
宁武子,朱买臣,扣角行歌背负薪。
宁武子:王本注云:“岂武子是戚之字耶。
”《吕氏春秋·举难篇》:“宁戚欲干齐桓公,穷困无以自进。
于是为商旅将任车以至齐,暮宿于郭门之外。
桓公郊迎客,夜开门辟任车,……宁戚饭牛居车下,望桓公而悲,击牛角疾歌。
桓公闻之,抚其仆之手曰:‘异哉,之歌者非常人也。
’命后车载之。
”叩角,指击牛角。
朱买臣:汉武帝时人,官至会稽太守。
《汉书·朱买臣传》:“朱买臣,字翁子,吴人也。
家贫,好读书,不治产业。
常艾薪樵,卖以给食,担束薪行且诵书。
其妻亦负载相随,数止买臣毋歌讴道中。
买臣愈益疾歌,妻羞之,求去。
买臣笑曰:‘我年五十当富贵,今已四十余矣。
汝苦日久,待我富贵报汝功。
’妻恚怒曰:‘如公等,终饿死沟中耳,何能富贵?
’买臣不能留,即听去。
其后买臣独行歌道中,负薪墓间。
”背负薪,《乐府诗集》作皆负薪。
今日逢君君不识,岂得不如佯狂人。
佯狂:《史记·殷本纪》:“箕子惧,乃佯狂为奴。
”佯狂即装疯。
参考资料: 1、 詹福瑞 等 .李白诗全译.石家庄:河北人民出版社,1997:253-255
笑矣乎,笑矣乎。
君不见曲如钩,古人知尔封公侯。
君不见直如弦,古人知尔死道边。
张仪所以只掉三寸舌,苏秦所以不垦二顷田。
笑矣乎,笑矣乎。
君不见沧浪老人歌一曲,还道沧浪濯吾足。
平生不解谋此身,虚作离骚遣人读。
笑矣乎,笑矣乎。
赵有豫让楚屈平,卖身买得千年名。
巢由洗耳有何益,夷齐饿死终无成。
君爱身后名,我爱眼前酒。
饮酒眼前乐,虚名何处有。
男儿穷通当有时,曲腰向君君不知。
猛虎不看几上肉,洪炉不铸囊中锥。
笑矣乎,笑矣乎。
宁武子,朱买臣,扣角行歌背负薪。
今日逢君君不识,岂得不如佯狂人。
此诗可分为四段。
每段都是以“笑矣乎”开头。
第一段,诗人化用汉代童谣。
“直如弦,死道边;
曲如钩,反封侯”来讽刺是非错位、黑自颠倒的丑恶社会现实。
接着举了战国时张仪、苏秦的例子来说明“直如弦,死道边”、“曲如钩,反封侯”的现象。
张仪和苏秦是战国时有名的纵横家。
他们凭着三寸不烂之舌,权诈之术,取得了人主的信任。
张仪曾作过秦国的丞相,而苏秦却能佩六国相印,成了纵约长。
他们都凭着“曲如钩”的本领,成了显赫一时的权贵。
如果他抱诚守直,老老实实在家种地的话,说不定他们早就饿死在道边了。
李白的这些诗句,借古讽今,旨在揭露当时国君昏聩,才使得象张仪、苏秦那样朝秦暮楚、反复无常的小人,一个个受宠得势,而象自己守直不阿的人,却只能作阶下囚了。
由于李白自己将社会看透了,认为不值得为统治者卖命卖力,思想反转为出世。
第二段就写出了这种思想的转变。
“君不见”四句,借用《楚辞·渔父》的典故,先写那位“避世隐身” 、“欣然自乐”的渔父,后写抱直守忠的屈原。
屈原被楚王放逐,行吟泽畔,遇到了隐者渔父。
渔父劝他和光同尘,与世推移,而屈原要坚守正义,正道直行,不愿“以身之察察,受物之汶汶”,宁赴湘流,葬身子鱼腹之中,也不愿“以皓皓之自,而蒙世之尘埃。
”渔父听完后:“荛尔而笑,鼓枻而去,歌曰:‘沧浪之水清兮,可以濯吾缨;
沧浪之水浊兮,可以濯君足’。
遂去,不复言。
”李白在这里以调侃的口气,表面上是奚落屈原“平生不解谋此身,虚作《离骚》遣人读”,其实骨子里是对现实社会的冷嘲热讽。
在“曲如钩”的社会里,正直如屈原的人,是没有立足之地的。
还不如学沧浪老人,“避世隐身”为好。
第三段,诗人运用豫让、屈平、巢父、许由、伯夷、叔齐等古人以不同方式求得“身后名”,深入展开议论。
屈平自投汨罗,博得“以身殉国”的美名。
豫让,春秋时晋国人,为智伯多次行刺赵襄子未遂而自杀,成为历史上著名的“刺客”。
巢父和许由为古代著名隐者,传说尧让天下于许由,许由听后,认为有污自己的耳朵,便逃到颖水边洗耳,当时,巢父正牵犊饮于下流,就责怪许由污其犊口,遂牵犊到上游。
伯夷、叔齐为殷朝末年孤竹国君之子,武王伐纣之后,不食周粟而饿死,被孔子称为“古之仁人”。
但是,诗人认为这些古人都是为“爱身后名”的奴役,不如“我爱眼前酒”。
这个中的妙理在于“饮酒眼前乐”是实实在在的,“身后虚名”则不是。
“男儿穷通”自有机遇,不必强求,即使求得“身后名”,死后人们弯腰向你礼拜,你也不知道了。
这一“虚”一“实”的反差,正是李白的牢骚话。
“自古圣贤皆寂寞,唯有饮者留其名。
”(李白《将进酒》)诗人正是以这种惊世骇俗的牢骚话博得千古美名。
诗人借用猛虎不屑一顾案头肉和洪炉不熔铸囊中小锥进行类比反衬,表现自己不汲汲于“身后名”的傲骨和大志,嘲笑那些贪图靠“身后名”者不过是些心底狭窄之辈!
最后一段,又以宁武子和朱买臣宕起一笔。
宁武子,即宁戚,春秋齐人,有奇才,隐于商旅,齐桓公夜出巡访,他正在喂牛,并击牛角而歌唱,桓公闻而奇之,委以重任。
朱买臣,西汉人,家贫,以卖柴为生,好读书,能朗诵《楚辞》,后被汉武帝征用。
诗人用这两个古人的事迹,旨在说明穷通有时,应该顺其自然,从而嘲讽那些被“曲如钩”者迷惑了心窍的当权者,即是遇到宁、朱二人,也不会了解他们,他们也只好去佯狂避世了。
参考资料: 1、 葛景春著.李白思想艺术探骊:中州古籍出版社,1991年02月第1版:328-331
叙旧赠江阳宰陆调 文
泰伯让天下,仲雍扬波涛。
清风荡万古,迹与星辰高。
开吴食东溟,陆氏世英髦。
多君秉古节,岳立冠人曹。
风流少年时,京洛事游遨。
腰间延陵剑,玉带明珠袍。
我昔斗鸡徒,连延五陵豪。
邀遮相组织,呵吓来煎熬。
君开万丛人,鞍马皆辟易。
告急清宪台,脱余北门厄。
间宰江阳邑,翦棘树兰芳。
城门何肃穆,五月飞秋霜。
好鸟集珍木,高才列华堂。
时从府中归,丝管俨成行。
但苦隔远道,无由共衔觞。
江北荷花开,......更多
效陶潜体诗十六首 文
不动者厚地,不息者高天。
无穷者日月,长在者山川。
松柏与龟鹤,其寿皆千年。
嗟嗟群物中,而人独不然。
早出向朝市,暮已归下泉。
形质及寿命,危脆若浮烟。
尧舜与周孔,古来称圣贤。
借问今何在,一去亦不还。
我无不死药,兀兀随化迁。
所未定知者,修短迟速间。
幸及身健日,当歌一樽前。
何必待人劝,持此自为欢。
翳翳窬月阴,沉沉连日雨。
开帘望天色,黄云暗如土。
行潦毁我墉,疾风坏我宇。
蓬莠生庭院,泥涂失场圃。
村深绝宾客,窗晦......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