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安春日

作者: 章碣 朝代: 唐代

春日皇家瑞景迟,东风无力雨微微。

六宫罗绮同时泊, 九陌烟花一样飞。

暖著柳丝金蕊重,冷开山翠雪棱稀。

输他得路蓬洲客,红绿山头烂醉归。

浙西送杜晦侍御入关

作者: 章碣 朝代: 唐代

紫诏征贤发帝聪,绣衣行处扑香风。

鹗归秦树幽禽散, 星出吴天列舍空。

捧日思驰仙掌外,朝宗势动海门中。

鞭鞘所拂三千里,多少诸侯合避骢。

癸卯岁毗陵登高会中贻同志

作者: 章碣 朝代: 唐代

流落常嗟胜会稀,故人相遇菊花时。

凤笙龙笛数巡酒, 红树碧山无限诗。

尘土十分归举子,乾坤大半属偷儿。

长杨羽猎须留本,开济重为阙下期。

曲江

作者: 章碣 朝代: 唐代

日照香尘逐马蹄,风吹浪溅几回堤。

无穷罗绮填花径, 大半笙歌占麦畦。

落絮却笼他树白,娇莺更学别禽啼。

只缘频燕蓬洲客,引得游人去似迷。

焚书坑

作者: 章碣 朝代: 唐代

竹帛烟销帝业虚,关河空锁祖龙居。

坑灰未冷山东乱,刘项原来不读书。

竹帛烟销帝业虚,关河空锁祖龙居。

焚书的烟雾刚刚散尽,秦始皇的帝业也随之灭亡,函谷关和黄河天险,也锁守不住始皇的故国旧居。

坑灰未冷山东乱,刘项原来不读书。

焚书坑的灰烬还没冷却,山东群雄已揭竿起义,起义军领袖刘邦和项羽,原来都不读书!

参考资料: 1、 张志兴 .绝句精选 .上海市 :学林出版社 ,2005年 :167页 . 2、 潘百齐 赵龙祥 .唐诗精华365首 .南京市 :江苏教育出版社 ,1992年 :1099页 .

竹帛(bó)烟销帝业虚,关河空锁(suǒ)祖龙居。

竹帛:代指书籍。

烟销:指把书籍烧光。

帝业:皇帝的事业。

这里指秦始皇统治天下,巩固统治地位的事业。

虚:空虚。

关河:代指险固的地理形势。

关:函谷关。

河:黄河。

空锁:白白地扼守着。

祖龙居:秦始皇的故居,指咸阳。

祖龙:代指秦始皇。

坑灰未冷山东乱,刘项原来不读书。

山东:崤函之东。

一说指太行山之东,即为秦始皇所灭的六国旧有之地。

刘项:刘邦和项羽,秦末两支主要农民起义军的领袖。

不读书:刘邦年青时是市井无赖,项羽年青时习武,两人都没读多少书。

参考资料: 1、 张志兴 .绝句精选 .上海市 :学林出版社 ,2005年 :167页 . 2、 潘百齐 赵龙祥 .唐诗精华365首 .南京市 :江苏教育出版社 ,1992年 :1099页 .

竹帛(bó)烟销帝业虚,关河空锁(suǒ)祖龙居。

焚书的烟雾刚刚散尽,秦始皇的帝业也随之灭亡,函谷关和黄河天险,也锁守不住始皇的故国旧居。

竹帛:代指书籍。

烟销:指把书籍烧光。

帝业:皇帝的事业。

这里指秦始皇统治天下,巩固统治地位的事业。

虚:空虚。

关河:代指险固的地理形势。

关:函谷关。

河:黄河。

空锁:白白地扼守着。

祖龙居:秦始皇的故居,指咸阳。

祖龙:代指秦始皇。

坑灰未冷山东乱,刘项原来不读书。

焚书坑的灰烬还没冷却,山东群雄已揭竿起义,起义军领袖刘邦和项羽,原来都不读书!

山东:崤函之东。

一说指太行山之东,即为秦始皇所灭的六国旧有之地。

刘项:刘邦和项羽,秦末两支主要农民起义军的领袖。

不读书:刘邦年青时是市井无赖,项羽年青时习武,两人都没读多少书。

参考资料: 1、 张志兴 .绝句精选 .上海市 :学林出版社 ,2005年 :167页 . 2、 潘百齐 赵龙祥 .唐诗精华365首 .南京市 :江苏教育出版社 ,1992年 :1099页 .

竹帛烟销帝业虚,关河空锁祖龙居。

坑灰未冷山东乱,刘项原来不读书。

  这首诗就秦末动乱的局面,对秦始皇焚书的暴虐行径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和无情的谴责。

  公元前213(秦始皇三十四年),采纳丞相李斯的奏议,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搜集焚毁儒家《诗》、《书》和百家之书,令下之后三十日不烧者,罚作筑城的苦役,造成中国历史上一场文化浩劫。

  焚书坑据传是当年焚书的一个洞穴,旧址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南的骊山上。

章碣或者到过那里,目之所触,感慨系之,便写了这首诗。

  诗一开始就接触主题。

首句用略带夸张的语言揭示矛盾:竹帛化为灰烟消失了,秦始皇的帝业也就跟着灭亡了,好像当初在焚书坑里焚烧的就是他的嬴氏天下。

这一句夹叙夹议,明叙暗议,有实有虚。

“竹帛烟销”是实写,有形象可见。

“竹帛”是古代写书的材料,这里指书。

“帝业虚”是虚写。

这种虚实相间的表现手法极富韵致。

  次句就“帝业虚”之意深进一层,说是虽然有关河的险固,也保卫不住秦始皇在都城中的宫殿。

“关河”主要指函谷关与黄河,当然也包括其他关隘、河流,如散关、萧关、泾河、渭河、崤山、华山等。

贾谊《过秦论》:“秦地被山带河以为固,四塞之国也。

”说“关河”,便概括一切可以倚恃的地理险阻。

秦都咸阳四周虽有这许多关山河川包围着,但仍然锁守不住,所以《过秦论》又说:“秦人阻险不守,关梁不阖,长戟不刺,强弩不射。

楚师深入,战于鸿门,曾无藩篱之艰。

”再坚固的“篱笆”也挡不住起义军队的长驱直入。

诗以“关河空锁祖龙居”一句总括了整个秦末动乱以至秦朝灭亡的史实,言简意深;

并且以形象示现,把“帝业虚”这个抽象的概念写得有情有景,带述带评,很有回味。

“祖龙”指秦始皇。

这里不用“始皇”而用“祖龙”,决非单纯追求用典,而是出于表情达意的需要。

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记载一项传说:始皇三十六年,有神人对秦使者说:“今年祖龙死。

”使者回报始皇,始皇听了,好久不讲话,过后自作解释说:“祖龙者,人之先也。

”秦始皇一心要做子孙万代诸“龙”之祖。

而此时江山易主,“祖龙”一词正话反用,又添新意成了对秦始皇的绝妙讽刺,而且曲折有文采,合乎诗歌用语韵味。

  第三句点题,进一步用历史事实对“焚书”一事做出评判。

秦始皇和李斯等人把“书”看成是祸乱的根源,以为焚了书就可以消灾弭祸,从此天下太平。

结果适得其反,嬴秦王朝很快陷入风雨飘摇、朝不保夕的境地。

“未冷”云云是夸张的言辞,旨在突出焚书行为的乖谬,实际上从焚书到陈胜吴广在大泽乡首举义旗,前后相隔整整四年时间。

  末句抒发议论、感慨。

山东之乱持续了一个时期,秦王朝最后亡于刘邦和项羽之手。

这两人一个曾长期在市井中厮混,一个出身行伍,都不是读书人。

可见“书”未必就是祸乱的根源,“焚书”也未必就是巩固“子孙帝王万世之业”(《过秦论》)的有效措施。

说“刘项原来不读书”,而能灭亡“焚书”之秦,全句纯然是揶揄调侃的口吻,包含着极为辛辣的讽刺意味。

从“竹帛”写起,又以“书”作结,首尾相接如环,显得圆转自然。

  议论性的诗歌,既要剖析事理,又要显示意象,委实很不容易。

这首诗采用了近乎喜剧的表现手法:揭示矛盾,使秦始皇处于自我否定的地位。

这样写表面似乎很委婉,很冷静,其实反对的态度和憎恶的感情十分鲜明。

如果说这就是“怨而不怒”的表现,那么,它也不失为一种成功的艺术手法。

参考资料: 1、 《唐诗鉴赏辞典》.上海辞书出版社,1983年12月版,第1315-1316页 2、 谢真元 .一生必读唐诗三百首 汉英对照 .北京市 :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 ,2006年 :460-461页 .

春别

作者: 章碣 朝代: 唐代

掷下离觞指乱山,趋程不待凤笙残。

花边马嚼金衔去, 楼上人垂玉箸看。

柳陌虽然风袅袅,葱河犹自雪漫漫。

殷勤莫厌貂裘重,恐犯三边五月寒。

作者: 章碣 朝代: 唐代

低着烟花漠漠轻,正堪吟坐掩柴扃。

乱沾细网垂穷巷, 斜送阴云入古厅。

锁却暮愁终不散,添成春醉转难醒。

霁来还有风流事,重染南山一遍青。

对月

作者: 章碣 朝代: 唐代

残霞卷尽出东溟,万古难消一片冰。

公子踏开香径藓, 美人吹灭画堂灯。

琼轮正辗丹霄去,银箭休催皓露凝。

别有洞天三十六,水晶台殿冷层层。

旅舍早起

作者: 章碣 朝代: 唐代

迹暗心多感,神疲梦不游。

惊舟同厌夜,独树对悲秋。

晚角和人战,残星入汉流。

门前早行子,敲镫唱离忧。

东都望幸

作者: 章碣 朝代: 唐代

懒修珠翠上高台,眉月连娟恨不开。

纵使东巡也无益,君王自领美人来。

123 共28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