扁平苔藓


拼音:bian

症状: 一、发病 本病好发于青年及成人。 二、症状 典型皮损为紫红色微高起皮面的扁平、多角形的丘疹,帽针状至扁豆大,表面光亮,具有光泽,中央微凹。皮疹散在分布,可融合成斑块或环状,有时可呈线形排列,可有同形反应。好发于四肢屈侧、胫前、腕及踝部,严重者泛发全身,发生于头皮者毛囊破坏形成秃发,指(趾)甲受累者甲板破坏。粘膜病变以口腔及外用粘膜为主,颊粘膜有乳白色斑点,排列成环状、线状或不规则的网状。病程缓慢,持续多年,常伴不同程度的瘙痒。 三、辅助检查 组织病理检查可助诊断。

治疗: 一、全身治疗 皮质类固醇激素适用于急性泛发性患者,强的松每日30-45毫克,分次口服,好转后渐减量。瘙痒者给予赛庚啶,每次四毫克,每日3次;或安定每晚五毫克。维甲酸类如13-顺维甲酸每日30-50毫克,分次口服。青霉素80万U,肌注,每日2次,10日为一疗程;或甲硝唑每次200毫克,每日3次,1星期为一疗程。氨苯砜每次100毫克,每日3次。氯喹每次0.25克,每日2~3次。免疫抑制剂对顽固患者可试用,环磷酰胺每次25~50毫克,每日2次。 二、外用治疗 0.1%维甲酸软膏或去炎松尿素霜外用。 三、物理疗法 激光照射或冷冻可用于局限性肥大型患者,位素磷32及锶90。等照射。

扁平苔藓是一种皮损为紫红色多角形扁平丘疹的慢性皮肤病,常有口腔粘膜损害。

[病因] 本病原因未明。

可能与免疫因素、病毒感染、精神因素有关。

红皮病


拼音:hong

症状: 一、发病 中老年多见,男性多于女性。 二、症状 急性发病,常伴高热、寒战、全身不适。初起红斑常发生四肢屈侧或关节屈面,迅速蔓延至全身。皮肤潮红,轻度水肿或浸润,干燥脱屑,皮肤浸润加重。很快大量脱屑,糠状或叶状,掌跖、手足呈手套、袜套状剥脱。毛发脱落、稀少,指(趾)甲肥厚,色灰黄,表面不平,可脱落,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。累及粘膜可出现眼结膜炎、角膜溃疡、口腔溃疡等。可继发肺炎,严重者出现肝、肾功能异常。 三、辅助检查 白细胞升高,血清总蛋白降低,白蛋白多减少。

治疗: 一、一般治疗 积极寻找病因,治疗原发疾病。加强粘膜护理,给予红霉素眼膏及0.25%氯霉素眼药水点眼,多贝液漱口。注意水、电解质平衡,间断输入白蛋白、鲜血浆,加强支持疗法。 二、全身治疗 地塞米松10~15毫克,静滴,好转1星期后渐减量。红霉素1.2-1.8克,静滴;病情较重者予环丙沙星200毫克,静滴,每日2次。赛庚啶每次4克,每日3次;或特非那丁每次60毫克,每日2次。维生素C2-4克,静滴;维生素E每次0.2克,每日3次;维生素A每次5万U,每日3次。必要时给予免疫抑制剂如氨甲喋呤每次2.5毫克,每12小时1次,每星期服3次,连用至到10星期;或环磷酰胺100-200毫克,静滴,每周1次。 三、外用治疗 干燥性脱屑浸润外用3%水杨酸霜或软膏,局部结痂,有感染者外用雷松乳,有渗出者可用3%硼酸溶液湿敷。

相关信息:

红皮病又称剥脱性皮炎,是一种严重的皮肤粘膜综合症。

[病因] 发病因素有先天性、药物过敏、继发于其他皮肤病、恶性肿瘤、皮肤病内用或外用治疗不当等,部分原因不明。

日光性皮炎


拼音:ri

症状: 日光性皮炎又称晒斑,是皮肤受强烈日晒后引起的急性炎症损伤性反应。好发于暴露部位,常于初夏皮肤曝晒后出现境界清楚的水肿性红斑,自觉灼热、干痛,严重者有水疱、大疱,或伴头痛、心悸、恶心、发热等全身症状。症状于24小时达高峰,炎症消退后脱屑,遗留轻度色素沉着斑。

治疗: 应避免曝晒,必要时提前应用遮光剂如15%氧化锌软膏。皮损无糜烂渗出者可外用酚炉甘石洗剂或皮质类固醇激素霜等,有渗出者可湿敷,有张力性大疱可用无菌注射器抽液后·外涂2%龙胆紫溶液,有全身症状者对症处理,严重者可用强的松每日20-30毫克,早晨顿服,并用抗组胺剂如赛庚啶每次2毫克,每日3次。

相关信息:

冻 疮


拼音:dong

症状: 冻疮是因寒冷引起局部血管痉挛、缺氧、瘀血性慢性组织损伤。易于每年冬季发作,天暖自愈。好发于手足、耳轮、耳垂、面部、鼻尖等。局部肿胀,紫红色斑,界限不清,压之退色,严重者发生水疱或溃疡。自觉紧张、麻木或疼痛,遇暖后瘙痒、灼热。

治疗: 平时应增强耐寒力的锻炼,注意保暖。发病后用烟酸,每次50-100毫克,口服,每日3次,或芦丁、维生素E等。局部早期未溃破者可厚涂蜂蜜猪油软膏,每日1次。破溃有渗出时用3%硼酸溶液湿敷,好转后改0.5%新霉素软膏或10%硼酸软膏。也可使用音频电疗等。

相关信息:

手足皲裂


拼音:shou

症状: 手足皲裂是多种原因引起的手足部皮肤干燥和皲裂。好发于秋冬季,尤以露天作业者多见。易发于手掌、指尖、指关节侧缘、足侧缘、足跟部等。皮肤角化过度,粗糙伴线状裂隙,可有出血或疼痛,以致活动受限,影响劳动。

治疗: 平时应保持手足皮肤清洁、滋润,秋冬季节外涂润肤霜。皮损处可外用10%硫黄水杨酸软膏或擦手甘油。

相关信息:

鸡 眼


拼音:ji

症状: 鸡眼为局部长期受挤压或摩擦所致的角质增生过度。皮损为境界清楚的淡黄色圆锥形角质栓,尖端楔人皮肉,状如鸡眼,多单发,绿豆至蚕豆大小,局部有压痛,好发于跖部、趾侧及趾间。因潮湿皮损浸渍发白而变软者,称软鸡眼。

治疗: 本病以局部治疗为主,但应注意保护正常皮肤,孕妇禁用。外用鸡眼膏,中药鸦胆子或鲜半夏捣烂局部外敷,5日换药1次;地骨皮与红花粉各半,角植物油调成糊状外涂,3日换药1次;冷冻治疗、二氧化碳激光或鸡眼挖除术。

相关信息:

白内障(外伤性白内障)


拼音:bai

症状: [诊断] 一、穿孔性外伤性白内障 眼球穿孔伤使晶体囊破裂,房水进入晶体囊内引起。混浊呈乳白色,质地软,如穿孔极小可自行闭合,混浊局限,穿孔大时可引起继发性青光眼。 二、挫伤性自内障 经房水传导作用而致晶体混浊。最常见者为晶体皮质的羽毛状混浊。 三、辐射性白内障 多见于防护措施不当,长期接触射线或一次接触大剂量射线后。 四、电击性白内障 多发生于雷击或触电后。雷击引起者多为双侧性,混浊在前后囊及其下皮质,而触电引起者多为单侧性,常累及前囊及其下皮质。晶体混浊可静止,也可持续发展,影响视力。

治疗: [治疗] 局限性混浊者不急于手术,全混浊者等炎症消退,通常在伤后6个月行白内障摘除术,如继发青光眼或虹膜睫状体炎治疗无效时则需及时手术。

相关信息:

外伤性白内障是指眼球的穿通伤、挫伤、化学伤、电击伤和辐射伤所引起的晶体混浊。

白内障(并发性白内障)


拼音:bai

症状: 患者常在原有眼病所致视力减退的基础上,视力进一步减退,眼部检查可有原发眼病的特点。眼前节病变所致者常为局限.性前囊下混浊。后节病变所致者为后三个颗粒状灰黄色混浊,可有红、蓝、绿等多彩结晶,高度近视所致者常为核性混浊。

治疗: 积极治疗原发眼病,严重影响视力的并发性白内障可手术治疗。手术治疗应在视功能正常且原发眼病稳定的情况下进行。

相关信息:

并发性白内障是因某些眼病引起的晶状体混浊,如葡萄膜炎、青光眼、低眼压、高度近视、视网膜色素变性及视网膜脱离等。



白内障(中毒性白内障)


拼音:bai

症状: 白内障形态多种多样,三硝基甲苯所致白内障一般在连续接触两年以上人员中发生,在晶体周边部有点状混浊,位于晶体成人核和前后皮质中,混浊连成环状,形成多数尖向中心的楔形混浊,继而可呈盘状混浊,严重者晶体全部混浊。

治疗: 治疗首先要去除病因,局部点眼药及口服药同老年性白内障,晶体混浊明显,严重影响视力者可手术摘除。

相关信息:

中毒性白内障是因有害物中毒引起的晶体混浊。

常见毒性物质有三硝基甲苯、二硝基酚、汞、萘氯普马嗪等。

斜 视


拼音:xie

症状:***隐 斜 隐斜又称潜在性斜视。多数人眼球具有偏斜趋势,但正常的融合功能可保持双眼单视,不显露出斜视。融合功能一旦受到干扰,如遮盖单眼时就出现偏斜。 [诊断] 一、症状 可分为内隐斜、外隐斜、上隐斜、下隐斜、旋转性隐斜、不等隐斜等。 (一)内隐斜 轻度者无明显症状,较严重者可有慢性睑缘炎、结膜充血、头痛及视力疲劳。做近距离工作后,症状加重。 (二)外隐斜 较常见。近距离用眼稍久可出现眼胀、头痛、视疲劳,个别人有复视。 (三)垂直性隐斜 常出现头痛、恶心、视物模糊,用单眼视物较双眼清晰省力,看远较看近清楚,常伴弱视及代偿头位。 (四)旋转性隐斜 症状较重,如头痛、恶心、呕吐及精神失调,有时引起严重光学症状,如走路时地面似乎倾斜,房屋似将倒塌,有时眩晕。患者常采用代偿头位以纠正倾斜的物像。 ' 二、检查方法 有交替遮盖法马氏杆检查法、三棱镜遮盖法等。

治疗: [治疗] 治疗原则是散瞳验光,充分矫正屈光不正。度数较大且采取非手术治疗仍无效者可考虑手术治疗。

相关信息:
4647484950 共505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