俄国诗人普希金逝世
亚历山大·谢尔盖耶维奇·普希金是俄国伟大诗人、近代文学奠基人。
他出身于莫斯科一个家道中落的贵族家庭。
他的父亲有很多藏书,叔父又是名诗人,当时俄国的一些文化名流是他们家的座上客。
环境的影响,使普希金少年早慧,七八岁便学着写诗了。
12岁时,普希金进入彼得堡的皇村学校,在那里他从进步教师身上接受了不少自由主义思想。
1812年的卫国战争对普希金影响很大,他赋诗陈词,流露出一片民族爱国热忱。
普希金这时在校内外已小有名气,很受当时俄国著名作家杰尔查文、茹科夫斯基等人的器重。
1817年,普希金从皇村学校毕业,到彼得堡的外交部供职。
这个时期普希金的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都很活跃。
他写了一些歌颂自由、反对专制的诗篇《自由颂》,1817;
《致恰达耶夫》,1818;
《乡村》,1819,等。
1820年,普希金发表了他的第一部叙事诗《鲁斯兰·柳德米拉》,这是根据民间传说写成的,含有民主主义精神。
普希金的声望和影响引起了沙皇政府的不安,决定让他到南方去当差,这实际上是一次变相的政治流放。
在那里,普希金写了热情浪漫的叙事诗《高加索的俘虏》1821、《强盗兄弟》1822,未完成、《茨冈》1824,还写下了许多优美的抒情诗:《太阳沉没了》1820、《囚徒》和《短剑》1821等,表达了诗人向往自由的政治情绪。
1830年,普希金的作品多,他写了长篇诗体小说《叶甫盖尼·奥涅金》的最后两章、《别尔金小说集》5个短篇、四个小悲剧《吝啬的骑士》、《莫扎特和沙莱里》、《石客》、《瘟疫流行时的宴会》、长诗《柯洛姆纳的小屋》、历史讽刺故事《牧师和他的工人巴尔达的故事》,还有近30首抒情诗和一些时论性的文章。
30年代的普希金,创作精力仍很旺盛,而沙皇政府对他的迫害活动也在加紧进行。
当时,一个逃亡到俄国的法国贵族——丹特士正在追求普希金的妻子。
沙皇政府便散布流言,给诗人和他的朋友们写些侮辱性的匿名信。
普希金为维护自己的声誉,只好与丹特士进行决斗。
1837年2月8日,普希金在决斗中腹部受了重伤。
2月10日,这位伟大的俄国诗人,心脏停止了跳动。
普希金的遗体被从彼得堡运往他先前流放过的地方米依洛夫斯基村,葬于圣山今名普希金山镇教堂墓诗人母亲的墓旁。
普希金是俄国最伟大的诗人,他继承了古代俄国文学的优秀传统并大大发展了它。
在俄罗斯文学中,他为现实主义夺得了主导地位,他的作品成了反映俄国社会的一面镜子。
在各种文学体裁上抒情诗、叙事诗、诗剧、小说、童话普希金也为后人提供了优秀的范例。
版权声明: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、盈利、广告性目的时,需得注明出处,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。
原文链接:https://www.wenxuesucai.com/search/today/1/159520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