孙中山逝世
1925年3月12日9时30分 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北京逝世,终年59岁。
3月19日,孙中山灵柩移中山公园。
3月24日至月底前往致祭者达76800人。
4月2日出殡,灵柩暂放西山碧云寺石塔中。
参加送灵到西直门的群众达30万人,步行送到西山的约2万人。
1929年5月26日,孙中山灵柩由碧云寺移到南京。
6月1日,安葬在紫金山。
孙中山名文,字逸仙。
1866年出生于广东香山(今中山)县翠亨村。
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,有志反清。
1894年赴檀香山组织兴中会。
1905年,在日本领导兴中会联合华兴会和光复会组成中国同盟会,被推为总理;
确定“驱除鞑虏,恢复中华,建立民国,平均地权”的政纲;
提出“三民主义”学说;
主张用革命手段推翻满清统治。
1911年,武昌起义后,被17省代表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。
1912年1月1日,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,宣布就职。
2月13日,因革命党人与袁世凯妥协,被迫辞去大总统职。
3月,临时参议院通过孙中山主持制订的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》。
8月,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,被选为理事长。
1913年3月,因袁世凯派人刺杀宋教仁,即主张起兵讨袁。
旋即失败。
1914年在日本建立中华革命党,次年发表《讨袁宣言》。
1916年,发表《第二次讨袁宣言》。
1917年,在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,组织护法政府,当选为大元帅,誓师北伐。
1918年因桂系军阀和政学系的挟制,被迫去职。
1919年,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。
1921年,就任非常大总统。
1923年,驱走陈炯明,回到广州重建大元帅府。
1924年1月,在广州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,通过宣言,实行联俄、联共、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,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新三民主义;
改组中国国民党成为工人、农民、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。
同年11月,应邀北上讨论国事,提出“召开国民会议和废除不平等条约”两大号召,同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段祺瑞、张作霖等作斗争。
孙中山的遗嘱主张“必须唤起民众,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,共同奋斗。
”孙中山在哲学上,提出“知难行易”论,批判了“知之非艰,行之惟艰”的保守思想。
孙中山的遗著有《中山全书》、《总理全集》、《孙中山全集》等。
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1912年1月,孙中山与中华民国陆军部成员留影 1912年1月孙中山与南京临时参议院议员们 孙中山在《民报》上发表三民主义 1912年4月,孙中山宣布让位于袁世凯后与内阁成员合影 1917年7月,孙中山在广州组织护法军政府,任大元帅 孙中山在袁世凯取消帝制后的聚会 1921年5月,孙中山在广州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 孙中山于1906年在新加坡华侨中成立同盟会分会 永丰舰 1924年6月,孙中山出席黄埔军校开学典礼 孙中山与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(后中)军事总教官何应钦(左)和训练部主任王柏龄合影 孙中山检阅黄埔军校学生军 1925年3月12日,孙中山在北京逝世。
4月2日孙中山灵柩出殡西山碧云寺,30万人为之送灵 孙中山灵堂 1925年3月25日,东征军集会追悼孙中山,总指挥蒋介石主持大会,总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宣读祭文 正在建设的中山陵 1929年6月,孙中山奉安大典在南京中山陵举行;
版权声明: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、盈利、广告性目的时,需得注明出处,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。
原文链接:https://www.wenxuesucai.com/search/today/1/206579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