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操逝世
公元220年3月15日(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正月庚子)曹操在洛阳逝世。
曹操字孟德,小字阿瞒,今安徽亳县人。
父曹嵩为宦官曹腾养子。
曹操20岁时,以廉孝闻名。
历任洛阳北部尉,镇压过黄巾起义,参加过讨董卓联军。
公元192年,收降青州黄巾军百余万人,选拔精锐组成青州军,曹操在军事上开始强大起来。
196年迎汉献帝到许都(今许昌),取得了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的政治优势,削平了吕布、陶谦等割据势力。
公元200年官渡之战,消灭袁绍主力,奠定了统一中原的基础。
到公元207年,除关中及辽东外,北方复归统一。
次年统兵南下,但在赤壁之战中被孙权、刘备联军击败。
于是又引军北上,致力于安定社会、恢复经济,巩固和发展在中原的统一事业。
他在世时,称为魏王。
死后,曹丕代汉,追谥为魏武帝。
曹操在世时东汉实际已经灭亡,全国一片混乱。
曹操通过广置屯田、兴修水利、减轻人民负担、整顿内政、唯才是举、抑制豪强等措施拨乱反正,重建了中央集权的政府,恢复了北方的统一,并为后来全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。
他是三国时期贡献最大的一位政治家,同时又是当时最杰出的军事家和一流的文学家。
他不但能做很好的诗文,而且在思想上能容纳异说,在文化上起到了转变风气的作用。
版权声明: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、盈利、广告性目的时,需得注明出处,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。
原文链接:https://www.wenxuesucai.com/search/today/1/210267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