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拉伯联盟成立

1945年10月20日,二战结束之后中东把注意力转向内部冲突,阿拉伯国家在为圣地而进行的斗争中寻求统一。

埃及、叙利亚、伊拉克、黎巴嫩结成了阿拉伯联盟,战时的泛阿拉伯主义就此不复存在。

背景资料:1945年3月22日在开罗成立的中东阿拉伯国家区域组织,创始成员国为埃及、叙利亚、黎巴嫩、伊拉克、外约旦今约旦、沙特阿拉伯和也门。

其他成员国为利比亚1953,苏丹1956,突尼斯和摩洛哥1958,科威特1961,阿尔及利亚1962,巴林、阿曼、卡塔尔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1971,毛里塔尼亚1973,索马里1974,巴勒斯坦解放组织1976和吉布提1977。

当也门于1967-1990年分为两国时,两个政府各有其代表。

每个成员国在阿盟理事会都拥有一票,而所作出的决定只对投赞成票的国家具有约束力。

联盟于1945年成立时,目的是为了加强与协调成员国的政治、文化、经济和社会规划及调解成员国之间或成员国与第3方之间的纠纷。

1950年4月13日联合防御与经济合作协定的签订,又使各签约国承担了协调军事防御措施的义务,联盟初期,注意力主要集中于各项经济、文化与社会规划。

1959年联盟召开了第一届阿拉伯石油会议,1964年成立了阿拉伯国家联盟教育、文化与科学组织,同年,尽管约旦反对,还是接纳了巴解组织,作为全体巴勒斯坦人的代表。

在第3任秘书长1972-1979里亚德的领导下,阿盟加强了政治活动。

然而联盟却因内部政治问题,尤其是有关以色列与巴勒斯坦问题上的意见分歧而遭到削弱。

在埃及于1979年3月26日与以色列签订和平条约之后,阿盟的其他成员国决定中止埃及的成员国资格,并将联盟总部由开罗迁至突尼斯。

埃及于1989年重新成为阿盟成员,联盟总部又于1990年迁回开罗。

1990年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入侵,以及随后应沙特阿拉伯将伊拉克逐出科威特的要求,西方国家,主要是美国的卷入,造成了阿盟中的深刻裂痕。

沙特阿拉伯、埃及、叙利亚、摩洛哥、卡塔尔、巴林、科威特、阿拉伯联合酋长国、黎巴嫩、吉布提和索马里赞同外国军队入驻沙特阿拉伯。

除最后的3国外,这些国家都或多或少地在军事上卷入了这场战争。

版权声明: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、盈利、广告性目的时,需得注明出处,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。

原文链接:https://www.wenxuesucai.com/search/today/1/5389788.html

点击加入QQ交流群:{{qqQNum}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