葱
葱 释名:芤、菜伯、和事草、鹿胎。气味:(葱茎白)辛、平;叶温;根、须、汁并无毒。 主治: 1、感冒同寒。用葱白一把、淡豆豉半合,泡汤服,取汗。 2、伤寒头痛。用连须葱白半斤、生姜二两,水煮,温服。 3、风湿身痛。用生葱捣烂,加香油几点,水煎,调川芎、郁金末各一钱服。引吐为好。 4、动胎。有葱白煮浓汁饮下,胎未死即安稳,胎已死即产出。无效再服。药中加川芎亦可。 5、脱阳危症(大吐大泄之后......更多
醋
醋 释名:酢、苦酒。气味:(米醋)酸、苦、温、无毒。主治:1、霍乱吐泻。用盐醋煎服。 2、脚转筋。用旧棉泡醋中。蒸热裹痛处,棉冷即换。直至痛止。 3、腋下狐自。用三年酽醋,和石灰敷涂。 4、痈疽不溃。用醋调雀屎,取小豆在一声敷疮头上,疮即可穿。 5、牙齿疼痛。用米醋煮枸杞白皮一升,取半升含漱。 6、蜈蚣咬毒。用醋磨生铁敷搽。 7、蠼螋尿疮。用醋和胡粉敷搽。 8、汤火伤。用酸醋淋洗,并......更多
大豆豉
大豆豉 释名:气味:(淡豉)苦、寒、无毒。(蒲州豉)咸、寒、无毒。 主治:1、伤寒发汗(冰痛、身热、脉洪)。用葱白一小把、豉一升,棉裹住,加水三程式,煮成一升,一次服下。如不出汗,再服一次,并加葛根三两。又不出汗仍须再服,并加麻黄三两。又方:用葱汤煮米粥,加盐豉吃下,取汗。又方:用豉一升、加童便三升,煮成一升,分次服,取汗。 2、伤寒不止不解,胸中闷恶。用豉一升、盐一合,加水四升,煮成一升半,分......更多
大黄
大黄 释名:黄良、将军、火参、肤如。气味:(根)苦、寒、无毒。 主治:1、吐血、鼻血(心气不足)。用大黄二两,黄连、黄芩各一两,加水三升,煮成一升,热服。下泻即验。 2、伤寒痞满(心下满而不痛)。用大黄二两、黄连一两,泡入麻沸汤中。过一会,绞渣取汁,分二次温服。此方名大黄黄连泻心汤。 3、热病廉说胡话。用大黄五两,锉细,炒到微红,加水煎成膏子,每服半匙,冷水送下,此方亦治伤寒发黄。 4、腰脚......更多
大蓟、小蓟
大蓟、小蓟 释名:亦名虎蓟(大蓟)、猫蓟(小蓟)、马蓟、刺蓟、山牛蒡、鸡项草、千针草、野红花。气味:甘、温、无毒。 主治:1、心热吐血。用小蓟叶和根,捣烂压汁,每次服二小碗。 2、七窍出血。用刺蓟捣汁和酒服。或取干蓟研细,冷水送服。 3、崩中下血。用大、小蓟根一升,泡在酒一斗中,经过五天,取酒常饮适量。亦可用酒煎蓟根服或用生蓟捣汁温服。又方:小蓟茎、叶,洗净,切细,研汁一碗,加生地黄汁一碗,白......更多
大麦
大麦 释名:牟麦。气味:咸、温、微寒、无毒。 主治:1、食饱烦胀。用大麦面熬香,每服一匙,开水送下。 2、蠼螋尿疮。用大麦嚼敷,一天三次。 3、汤火伤。用大麦炒黑,研为末,搽伤处。 4、小便不通。用陈大麦秸煎浓汁一次服。
大青
大青 释名:气味:(茎、叶)苦、大寒、无毒。 主治:1、喉风喉痹。用大青叶捣汁灌服。 2、小儿口疮。用大青七钱五分、黄连五钱,加水三升,煮成一升服下。一天服二次,病愈为止。 3、热病下痢。用大青四两,甘草、赤石脂各三两,胶二两,鼓八合,加水一斗,煮成三升,分三次服。此方名“大青汤”. 4、热病发狂。用大青一两,阿胶、甘草各二钱半,鼓二合,分三次煎服。此方名“大青四物汤”。又方:大青七钱半,犀......更多
大戟
大戟 释名:邛钜、下马仙。气味:(根)苦、寒、有小毒。 主治:1、水肿喘包。用大戟(炒)二两、干姜(炮)半两,共研为末,每服三钱,姜汤送下。以大小便通畅为度。 2、水病肿满。用大戟、当归、橘皮各一两,切碎,加水二升,煮取七俣,一次服下,病重者,再服一次可愈。病愈后,一年之内须慎饮食,不吃刺激性大的东西。 3、水肿腹大(或遍身浮肿)。用枣一半,放锅内,上面盖着大戟的根、苗,加不加盖煮熟,随时取枣......更多
代赭石
代赭石 释名:亦名须丸、血师、土朱、铁朱气味:苦、寒、无毒 主治:1、哮喘,睡卧不得。用代赭石,研末,米醋调服。宜常服用。 2、伤寒无汗。用代赭石、干姜,等分为末,热醋调匀搽在两手心上,然后紧握双拳夹在大腿间。盖被静卧,汗出病愈。 3、急慢惊风(吊眼,撮口,抽筋)。用代赭石(火煅、醋淬十次)研细,水飞后晒干。每服一钱或半钱,真金汤调下。连进三服,如脚胫上出现红斑,即是邪出病愈之证。如始终不现红......更多
淡竹叶
淡竹叶 释名:根名碎骨子。气味:甘、寒、无毒。 主治:(叶)去烦热,利小便,消心。 (根)堕胎、催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