枳 释名:蜜止矩、蜜屈律、木蜜、木饧、木珊瑚、鸡距子、鸡爪子。木名白石木、交加枝气味:(实)甘、平、无毒 主治:  止渴除烦,润五脏,利大小便,止呕逆境,解酒毒。辟虫毒。  

阿胶

阿胶 释名:傅致胶。气味:甘、平、无毒 主治:1、瘫缓偏风,手足不遂,腰膝无力。用阿胶微炙熟,先以水一升,煮香豉二合,去渣,以汁和入胶中,再煮开几次,胶化如糖稀,一次服下。服后取葱豉粥温服(不能冷服,否则令人呕逆)。照此法服至三、四剂,可见效。  2、肺风喘促。用秀明阿胶切小,炒过,加紫苏、乌梅肉(焙、研)等分,水煎服。  3、老人虚秘。用阿胶(炒)二钱、葱白三根,水煎化,加蜜暗无天日匙,温服。 ......更多

白芥

白芥 释名:胡芥、蜀芥。气味:(子)辛、温、无毒。 主治:1、反胃上气。用白芥子末一、二钱,酒冲服。  2、热痰烦晕。用白芥子、大戟、甘遂、硭硝、朱砂,等分为末,加糊做成丸子,如梧子大。每服二十丸,姜汤送下。此方名“白芥丸”。  3、腹冷气起。用白芥子一升,微炒,研为末,加开水沁过的蒸饼做成丸子,如小豆大。每姜汤送下十丸,甚效。  4、肿毒初起。用白芥子还想,加醋调涂。  

斑蝥

斑蝥 释名:斑猫、蝥虫、龙蚝、斑蚝。气味:气味辛、寒、有毒。 主治:1、瘰疬不消。用斑蝥一个,去翅足,以粟一升,去粟,加薄荷四两,共研为末,。以乌鸡蛋调末做成丸子,如绿豆大。空心服,用茶送下三丸;加至五丸后,每日减服一丸;减至一丸后,每日服五丸,以消为度。又方:用斑蝥一枚。去翅足,微炙,空腹时节浆水或蜜水一碗送服。病重者服至七枚可愈。  2、痈疽拔脓(痈疽不破,或破而肿硬无脓)。用斑蝥研为末,加蒜......更多

苍术

苍术 释名:亦名赤术、山精、仙术、山蓟。气味:苦、温、无毒。 主治:1、面黄食少。用苍术一斤、熟地黄半斤、干姜(炮)五钱至一两(夏天五钱,冬天一两),共研细,加糊成丸,如梧子大。每服五十丸。温水送下。  2、喜吃生米(不思熟食,爱嚼生米,憔悴萎黄,终于不起)。用苍术在淘米水中浸一夜,取出焙干,锉碎成末,加蒸饼做成丸子,如梧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饭前服,一天服三次,米汤送下。半月左右可愈。  3、腹中虚......更多

甘松香

甘松香 释名:苦弥扯。气味:(根)甘、温、无毒。 主治:心腹痛满,脾积郁,肾虚齿痛,面痣风疮,脚气浮膝等。

鬼臼

鬼臼 释名:九说、天说、鬼药、解毒、爵犀、马目毒公、害母草、羞天花、术律草、枸田草、独脚莲、独荷草、山荷叶、旱荷、八角盘、唐婆镜。气味:(根)辛、温、有毒。 主治:1、子死腹中(胞破不生)。用鬼臼不拘多少,研为末。每服一钱,加酒一碗,煎至八成,一次服下,死胎即出。此方名“一字神散”。非常有效。  2、发寒发热,身上长疮,古代迷信,说这是鬼怪作祟,称为“射工中人”。用鬼臼叶一把泡苦酒中,捣取汁,每服......更多

梅 释名:气味:(生梅、青梅)酸、平、无毒。(乌梅,即青梅熏黑者)酸、温、平、涩、无毒。(白梅、盐梅、霜梅, 主治:1、痈疸疮肿。用盐梅烧存性,研为末,加轻粉少许,以香油涂搽患处四围。  2、喉痹乳蛾。用青梅二十枚、盐十二两,淹五天;另用明矾三两,桔梗、白芷、防风各二两,皂荚三十个,共研为末,拌梅汁和梅,收存瓶中。每取一枚,噙咽津液。凡中风普厥,牙关不开,用此方擦牙,很有效。  3、泄痢口渴。用乌......更多

牛 释名:气味:黄牛肉:甘、温、无毒。牛乳:甘、微寒、无毒。牛脑:甘、温、微毒。角胎:苦、温、无毒。主治:    主治黄牛肉:  牛乳:1、风热毒气。用煎牛乳一升、生牛乳一升,和匀,空心服。一天服三次。  2、下虚消渴(心脾有热,下焦焦虚冷,小便多)。常喝牛乳或羊乳,每饮三、四合。  黄牛肉:安中益气,养脾胃,补益腰脚,止消渴及唾涎。  水牛肉:安中益气,养脾办。健强筋骨,消水肿,除湿气。  牛脑......更多

蒲公英

蒲公英 释名:名耨草、金簪草、黄花地丁。气味:(苗)甘、平、无毒。 主治:  1、乳痈红肿。用蒲公英一两,一起捣烂,加水二碗煎成一碗,饭前服。  2、疳疮疔毒。用蒲公项捣烂敷涂,同时又捣汁和酒煎服。    附方蒲公项的主要功能是清热解毒、消肿散结。过去多用以治疗乳痈及疮肿等,近年临床实践上还用本品配合其他药物治疗痰热、喉痛、小便热淋、目赤肿痛、湿热黄疸等病。  
678910 共762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