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脑油

石脑油 释名:亦名石油、石漆、猛火油、雄黄油、硫磺油。气味:辛、苦、有毒。 主治:  小儿惊热、疮癣虫癞等。      附方:石脑油就是现在所说的石油原油,虽为古代烧炼家所重视,但后世很少用以入药。

蜀葵

蜀葵 释名:戎葵、吴葵。气味:(苗)甘、微寒、无毒、滑。(花)咸、寒、无毒。(子)甘、冷、无毒。 主治:1、小便淋痛。和蜀葵根洗净、锉细,加水煎开几次,服之极效。  2、小便尿血用蜀葵茎研累,每服一匙,酒送下。一天服三次。  3、肠胃生痈(即内痈。败血腥秽,脐腹冷痛)。用单叶红蜀葵根、白芷各一两,白枯矾、白芍药各五钱,共研为末,加溶化了的黄蜡和成丸子,如梧子大,每服二十丸,空心服,米汤送下。此方名......更多

黍 释名:赤黍名门、糜,白黍中芑,黑黍中季节距,一稃二米名痞。气味:黍米:甘、温、无毒。久食令人多热烦。丹黍米:甘、微寒、无毒。黍茎和根:辛、热、有小毒。 主治:        黍米:烧灰和油涂跌打伤,能止痛,不作瘢;嚼浓汁,涂小儿鹅口疮,有效。  丹黍米:止咳嗽,退热,亦治泄痢鳖瘕。  黍茎和根:利小便,止喘,去浮肿。  

水芹

水芹 释名:芹菜、水英、楚葵。气味:(茎)甘、平、无毒。 主治:  1、小儿吐泻有芹菜切细,煮汁饮服。  2、小便淋痛。用水芹菜(有白根者)去叶,捣取汁,水冲服。  3、小便出血。有水芹捣汁,一天服六、七合。  

水杨

水杨 释名:青杨、蒲柳、蒲杨、蒲多,多柳、蕉苻。气味:苦、平、无毒。 主治:1、赤白痢。用水杨枝叶捣汁一升服。一天服两次。  2、痘毒不发,用水杨枝叶五斤,煎汤温浴,水冷换热,痘疮逐渐行浆贯满。如不满,可多浴几次,力弱者,只洗头面手足。内服助气血药,效果好。  3、刀伤成疮。用水杨木白皮焙干,捣碎为末,每服一匙,水送下,一天服三次,同时用末敷疮上。  4、乳痈。用水杨根生捣,贴疮几次即愈。    

水银粉

水银粉 释名:亦名汞粉、轻粉、峭粉、腻粉。由水银、白矾、食盐合炼而成。气味:辛、苦、有毒。 主治:          1、小儿涎喘。用末受精的鸡收一个,取出蛋清,加水银粉十钱拌合。装银器内,放在汤瓶上蒸熟,给病儿服下,或吐痰,或下泄,病即愈。但水银有毒,气虚小儿,不能用此方。  2、小儿呕乳。用水银粉一钱、盐鼓(去皮)七粒,共研匀,合成丸子,如麻子大。每服三丸。藿香汤送下。  3、大小便闭(胀闷欲......更多

酸浆

酸浆 释名:醋浆、革针、苦耽、灯笼草、虎弁草、天泡草、王母珠、洛神珠。气味:(苗、叶、茎、根)苦、寒、无毒。(子)酸、平、无毒。 主治:1、热咳咽痛。用酸浆草为末,开水送服。此方名“清心丸”。同时还以醋调药末敷喉外。  2、痔疮。用酸浆叶贴疮上。  3、肠胃伏热。用酸浆果实五两、苋实三两,马蔺子(炒)、大盐榆白皮(炒)各二两、柴胡、共同芩、栝楼根、闾茹各一两,共研为末,加炼蜜做成丸子,如梧子大。每......更多

蓑荷

蓑荷 释名:亦名覆菹、草、苴、苴、嘉草。气味:(根)辛、温、有小毒。(叶)苦、甘、寒、无毒。 主治:1、喉舌疮烂。用荷根泡酒半日,取汁含漱。  2、吐血、痔血。用荷根一把,捣汁三升内服。  3、月经不调。用荷根,切细,加水煎取二升,再加一点酒,空心服。  4、受寒声哑。用荷根二两,捣烂取汁,加酒一碗,和匀,细细饮服。  5、伤寒时症(温病初起,头痛,发热,脉盛)。用荷根、叶一起捣烂,榨汁服三至四升......更多

天门冬

天门冬 释名:亦名门冬、颠勒、颠棘、天棘、万岁藤。气味:(根)苦、平、无毒。 主治:1、肺痿咳嗽,吐涎,回燥而不渴。用生天门冬捣汁一斗、酒一斗、饴一升、紫苑四合,浓煎成丸子。每服一丸,如杏仁大。一天服三次。  2、肺劳风热。用天门冬(去皮、心)煮食,或查干为末,加蜜做成丸子服下。  3、风颠发作(耳如蝉鸣,两胁牵痛)。用天门冬(去心、皮),晒干,捣为末。每服一匙,酒送下。一天服三次。宜久服。  4......更多

铜青

铜青 释名:亦名铜绿,即铜器上所生的绿色物。市上常用醋制铜,使生绿,收取晒干即可用气味:酸、平、微毒 主治:      1、风痰引起的突然昏倒或瘫痪。用铜青二两,研细,水飞去滓,慢火熬干,再加入麝身一分,以糯米粉糊成丸子,如弹丸大。每一丸,分两次服,薄荷酒送。若风痰未全好,可再用朱砂酒冲同量丸药服。要吐出青绿色涎水,泻下恶物,才算病愈。此方名“碧林丹”。治小儿的这种病,宜用“绿云丹”。方子是:用铜......更多
7172737475 共762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