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南省

拼音:hé nán shěnɡ 首字母大写:HNS五笔:isk fm ith 河南省的同义词反义词
别称“豫”。在中国中部、黄河中游。面积167万平方千米。人口9108万(1995年)。明代置河南布政使司(省级),清代为河南省。省会郑州。西部以山地为主,东部为华北平原。大部为暖温带半湿润区。工业较发达。主要有机械、煤炭、石油和纺织等部门。中国重要的产煤省和煤炭输出省。小麦、棉花、花生、芝麻、烤烟的产量均居全国前列。

长陵

拼音:chánɡ línɡ 首字母大写:CL五笔:ta bfw 长陵的同义词反义词
1.高大的土山。 2.汉高祖﹑北魏孝文帝﹑明成祖陵墓名。汉高祖墓在陕西省咸阳市东﹐北魏孝文帝墓在河南省洛阳市附近﹐明成祖墓在北京市昌平县。

瀍邙

拼音:chán mánɡ 首字母大写:CM五笔:iojf ynb 瀍邙的同义词反义词
1.瀍水和邙山的并称。东周以来的古都洛阳(今河南省洛阳市东),位于瀍水两岸﹑邙山之南。山水间多古王侯陵墓,因以山水名指称帝王陵墓。

伏牛山

拼音:fú niú shān 首字母大写:FNS五笔:wdy tgk mmm 伏牛山的同义词反义词
1. 河南省西部山脉,为秦岭东段支脉,西北—东南走向,长400公里,为淮河、汉水分水岭。主峰老君山高2192米。

龙门石窟

拼音:lónɡ mén shí kū 首字母大写:LMSK五笔:dx uyh dgtg pwn 龙门石窟的同义词反义词
在河南省洛阳市南伊河两岸龙门山(西山)和香山(东山)。开凿于北魏迁都洛阳前后,延续至唐代。以唐代开元以前最多。现存石窟一千三百五十二个、佛龛七百八十五个、造像十万尊。主要洞窟有潜溪寺、宾阳三洞、万佛洞、莲花洞、奉先寺、古阳洞、看经寺等,尤以奉先寺卢舍那佛(高1714米)最著名。与大同云冈石窟和敦煌莫高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群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南虢

拼音:nán ɡuó 首字母大写:NG五笔:fm efhw 南虢的同义词反义词
1.周时诸侯国名。本封于西虢,在陕西。平王东迁,徙于上阳,改称南虢。故城在今河南省陕县东南。

南阳

拼音:nán yánɡ 首字母大写:NY五笔:fm bj 南阳的同义词反义词
1.古地名。春秋晋地。 2.古地名。战国齐地。 3.郡名。秦置,包有河南省旧南阳府和湖北省旧襄阳府。

平原省

拼音:pínɡ yuán shěnɡ 首字母大写:PYS五笔:guf dr ith 平原省的同义词反义词
旧省名。1949年析河南省黄河以北,以及山东省西部和河北省南部毗连地区设置。1952年撤销,划归河南、山东两省。

安阳市

拼音:ān yánɡ shì 首字母大写:AYS五笔:pv bj ym 安阳市的同义词反义词
在河南省北部、京广铁路线上。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七大古都之一,殷商曾建都于此。1949年设市。人口671万(1995年)。古迹有文峰塔、韩琦庙、袁林等。西郊小屯殷墟,为殷代都城遗址,曾出土大批甲骨文。

白社

拼音:bái shè 首字母大写:BS五笔:rrr py 白社的同义词反义词
1.地名。在河南省洛阳市东。 2.地名。在湖北省荆门市南。 3.借指隐士或隐士所居之处。 4.特指某些社团。 5.白莲社的省称。 6.特指隋末农民起义的一个团体。
12345 共275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