姚一苇(1922- )

拼音:yáo yì wěi (1922- )首字母大写:YYW(1922- )五笔:vqi g afn (1922- ) 姚一苇(1922- )的同义词反义词
剧作家、文艺理论家。江西南昌人。厦门大学毕业后在台湾银行任职,后任中国文化大学、国立艺术学院教授。剧作有《来自凤凰镇的人》、《碾玉观音》、《红鼻子》等;论著有《艺术的奥秘》、《戏剧论集》等。

咬字

拼音:yǎo zì 首字母大写:YZ五笔:ku pb 咬字的同义词反义词
1.戏曲﹑曲艺术语。也叫吐字。指演唱或念白中,准确地将字的声母和韵母读出,使近听不刺耳,远听不含混。是戏曲﹑曲艺演员的基本技巧之一。

意识形态

拼音:yì shí xínɡ tài 首字母大写:YSXT五笔:ujn ykw gae dyn 意识形态的同义词反义词
也称“社会意识形态”。系统地、自觉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。包括政治法律思想、道德、文学艺术、宗教、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。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阶级性。

咏怀诗

拼音:yǒnɡ huái shī 首字母大写:YHS五笔:kyn ndh yff 咏怀诗的同义词反义词
组诗名。三国魏阮籍作。今存四言诗十三首,五言诗八十二首,后者艺术价值较高。诗多表现作者在魏末政治黑暗年代的忧思、苦闷,充满悲凉气氛。后世文人多有仿作,以北朝庾信的《拟咏怀》为最有名。

影调剧

拼音:yǐnɡ diào jù 首字母大写:YDJ五笔:jy ymf ndj 影调剧的同义词反义词
1.戏曲剧种。流行于河北唐山一带﹐以当地皮影戏的腔调为基础﹐吸取了京剧﹑河北梆子的表演艺术﹐于一九五八年后逐渐形成。

杂技

拼音:zá jì 首字母大写:ZJ五笔:vs rfc 杂技的同义词反义词
表演艺术的一种。狭义指在特定的环境中,运用各种道具,以高难和惊险的技巧动作为手段进行表演的人体技艺,如手技、顶技、蹬技、吊子、爬竿、走钢丝、车技、钻圈、柔术等;广义还包括口技、驯兽、滑稽、魔术等。有些国家把广义的杂技(往往不包括魔术)称为马戏,又根据表演环境和条件的不同而有高空杂技、舞台杂技、水上杂技、冰上杂技等之分。中国杂技在春秋战国时已具雏形,汉代大盛,为百戏的重要内容。以后历代有所发展,形成......更多

于伶(1907-1997)

拼音:yú línɡ (1907 - 1997)首字母大写:YL(1907-1997)五笔:gf wwyc (1907 - 1997) 于伶(1907-1997)的同义词反义词
剧作家、戏剧活动家。江苏宜兴人。早年就读于北平大学法学院。30年代初参加左翼戏剧运动。后在上海左翼剧联工作。抗战时期坚持上海“孤岛”剧运,组织上海剧艺社。后赴重庆,组织中国艺术剧社。建国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厂长、上海市文化局局长等。作有剧本六十余部,主要有《夜上海》、《长夜行》、《七月流火》等。

张庚(1911- )

拼音:zhānɡ ɡēnɡ (1911- )首字母大写:ZG(1911- )五笔:xta ovw (1911- ) 张庚(1911- )的同义词反义词
戏剧理论家、教育家。原名姚禹玄,湖南长沙人。30年代在上海参加左翼戏剧运动,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938年到延安。历任鲁迅艺术文学院戏剧系主任,中央戏剧学院、中国戏曲研究院、文化部艺术研究院副院长,中国戏曲学院院长,中国剧协副主席。著有《戏曲艺术论》、《张庚戏剧论文集》等,另与郭汉城共同主编《中国戏曲通论》。

照相现实主义

拼音:zhào xiànɡ xiàn shí zhǔ yì 首字母大写:ZXXSZY五笔:jvko sh gm pu y yr 照相现实主义的同义词反义词
又称“超级现实主义”。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艺术流派。主张艺术的要素是“逼真”和“酷似”,反对艺术家离开客观对象的任意发挥。画家作画大多利用或者临摹照片,或用幻灯机将底片投射到画布上,然后在投影上着色。作品尺幅巨大,注重表现生理细节。所作雕塑与真人一般大小,涂以肤色,配以衣服道具,极度逼真。代表人物有克洛斯、汉森等。

浙派

拼音:zhè pài 首字母大写:ZP五笔:irr ire 浙派的同义词反义词
①篆刻流派。清乾隆间丁敬开创,成员先后有蒋仁、黄易、奚冈、陈豫钟、陈鸿寿、赵之琛、钱松等,因诸人均为浙江籍,故称。治印宗尚秦汉,兼采众长,善用切刀,艺术上有较高成就。又因八人都是浙江杭州人,故也称“西泠八家”。 ②“浙西词派”和“浙西诗派”的简称。
1617181920 共676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