欧洲共产主义
拼音:ōu zhōu ɡònɡ chǎn zhǔ yì 首字母大写:OZGCZY五笔:arq iyt aw u y yr 欧洲共产主义的同义词反义词
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思潮。主张各国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不应该只有一种固定的模式,但不提无产阶级专政,主张实行多党制。同时强调,要严格尊重各国共产党、工人党的独立自主,各党之间应完全平等。
平等
拼音:pínɡ děnɡ 首字母大写:PD五笔:guf tf 平等的同义词反义词
人们在经济、政治、文化等方面处于同等的地位,享有相同的权利。由于私有制出现、社会划分为阶级后产生了种种不平等的现象,争取平等一直是崇高的理想。在平等问题上,社会主义社会虽然比旧社会大有进步,但仍不可避免保留旧社会的许多痕迹。
普通人
拼音:pǔ tōnɡ rén 首字母大写:PTR五笔:uo cep w 普通人的同义词反义词
1.与任何集团无利害关系或成员关系的人。2.与特殊阶级有别的社会群众。3.一般人。4.尤其被视为缺乏个性或社会责任心,其老一套思想乃来自报纸、电视一类的宣传工具,而且易被经济、社会或文化界的上层人士所操纵的芸芸众生的典型。5.公众或社会的成员。6.一般的人。如:苏格拉底认为普通人征服了知识分子和贵族。
秦邦宪(1907-1946)
拼音:qín bānɡ xiàn (1907-1946)首字母大写:QBX(1907-1946)五笔:dwt dtb ptf (1907-1946) 秦邦宪(1907-1946)的同义词反义词
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。又名博古,江苏无锡人。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926年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。1930年回国,曾任共青团中央书记。1931年9月起任中共临时中央主要负责人,1933年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。在其担任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期间,积极推行王明“左”倾冒险主义的错误路线,使红军在第五次反“围剿”战役中失利。1935年遵义会议后被取消中央总负责人职务。1936年作为中共中央代表参加西安事变的......更多
群众观点
拼音:qún zhònɡ ɡuān diǎn 首字母大写:QZGD五笔:vtku www cm hko 群众观点的同义词反义词
1.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。具体表现为承认人民群众,首先是劳动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人。无产阶级政党和每个革命者必须相信群众,依靠群众,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;必须置身于群众之中,和群众打成一片,随时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,关心人民的痛痒,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。
人民
拼音:rén mín 首字母大写:RM五笔:w n 人民的同义词反义词
在有阶级的社会中,与敌人相对的社会基本成员。由若干阶级、阶层和社会集团构成,以劳动者为主体。在中国现阶段,人民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(工人、农民、知识分子),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,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。
人生观
拼音:rén shēnɡ ɡuān 首字母大写:RSG五笔:w tgd cm 人生观的同义词反义词
对人生的根本看法。包括幸福观、生死观、苦乐观、荣辱观、恋爱观等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人们对人生的价值、目的和意义的不同观点和态度,形成不同的人生观。在历史上,一切剥削阶级的人生观的核心是自私自利、个人主义,一切从自我出发,以剥削他人和追求个人利益为人生的根本目的。无产阶级人生观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看待人生,以共产主义道德作为行为准则,坚持社会利益、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的社会主义集体......更多
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
拼音:shànɡ hǎi ɡōnɡ rén sān cì wǔ zhuānɡ qǐ yì 首字母大写:SHGRSCWZQY五笔:h itx a w dg uq gah ufy fhn yr 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的同义词反义词
上海工人阶级为配合北伐战争,推翻北洋军阀统治而进行的武装起义。第一次发动于1926年10月23日,参加人数二千余人;第二次发动于1927年2月22日,由工人总罢工转入武装起义,罢工人数达四十万。这两次起义都因准备不充分和条件不成熟被军阀孙传芳部队镇压。第三次发动于1927年3月21日,上海工人在共产党人陈独秀、罗亦农、周恩来、赵世炎等组成的特别委员会领导下,发动八十万工人总罢工,随即转为武装起义,......更多
沙龙
拼音:shā lónɡ 首字母大写:SL五笔:iit dx 沙龙的同义词反义词
①法文salon的音译,即雅致的大会客室、(旅馆等的)大厅等。
②西方社会中在社会名流家里定期举行的社交聚会。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前,在法国特别流行。后泛指文人雅士漫谈的场所:艺术沙龙。
③一年一度在巴黎举行的造型艺术展览会。
社会民主党
拼音:shè huì mín zhǔ dǎnɡ 首字母大写:SHMZD五笔:py wfc n y ip 社会民主党的同义词反义词
又称“社会党”、“工党”等。主张社会民主主义的政党。大多起源于19世纪末工人运动,1889年与一些社会主义工人团体一起组成第二国际。后第二国际分裂为左、中、右三派。左派联合组成第三国际,改称为共产党。中派和右派仍用原名,组成社会主义工人国际,但已成为资产阶级在工人运动中的代理人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,各国社会民主党又组成社会党国际,是一支有重要影响的政治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