擅兵
授钺
武符
信陵君(?-前243)
拼音:xìn línɡ jūn (?- qián 243)首字母大写:XLJ(?-Q243)五笔:wy bfw vtk (?- ue 243) 信陵君(?-前243)的同义词反义词
即“魏无忌”。战国四公子之一。魏安fdba王之弟。门下有食客三千。公元前257年,秦攻赵,赵求救于魏,他设法窃得兵符,击杀将军晋鄙,夺取兵权,解赵之围。著有兵法,今佚。
赵普(922-992)
拼音:zhào pǔ (922-992)首字母大写:ZP(922-992)五笔:fhr uo (922-992) 赵普(922-992)的同义词反义词
北宋政治家。字则平,幽州蓟(今北京西南)人,后迁洛阳。后周时为赵匡胤的幕僚,策划陈桥兵变。宋初任枢密使、宰相,太祖采纳其建议,选拔各地精兵充禁军,实行更戍法,解除石守信等大将的兵权。太宗时因病辞职。少时为吏,读书不多,相传有“半部《论语》治天下”之说。
杖节
拼音:zhànɡ jié 首字母大写:ZJ五笔:sdy ab 杖节的同义词反义词
1.执持旄节。古代帝王授予将帅兵权或遣使四方,给旄节以为凭信。《汉书.叙传下》:"博望杖节,收功大夏。"又《王莽传上》:"以太保甄邯为大将军,受钺高庙,领天下兵,左杖节,右把钺,屯城外。"后多以谓执掌兵权或镇守一方。
中军
拼音:zhōnɡ jūn 首字母大写:ZJ五笔:k pl 中军的同义词反义词
1.古代行军作战分左﹑中﹑右或上﹑中﹑下三军,由主将所在的中军发号施令。
2.称主将或指挥部。
3.中军将军的省称。
4.京师的军队。
5.中军官的省称。
6.清代总督﹑巡抚以下,凡有兵权者,其标下的统领官,称为中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