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庭

拼音:huánɡ tínɡ 首字母大写:HT五笔:amw ot 黄庭的同义词反义词
1.指《黄庭经》。道教的经典著作。 2.指晋王羲之书写的《黄庭经》法帖。 3.指中央。《黄庭内景经》务成子题解:"黄者﹐中央之色也;庭者﹐四方之中也。外指事即天中﹑人中﹑地中﹐内指事即脑中﹑心中﹑脾中﹐故曰黄庭。"清洪升《长生殿.觅魂》:"方向呵﹐镇黄庭﹐通紫极﹐子午坤干。"亦特指脾。一说为体中的虚拟之所。

晋元帝(276-322)

拼音:jìn yuán dì (276-322)首字母大写:JYD(276-322)五笔:goj fqb yuph (276-322) 晋元帝(276-322)的同义词反义词
即“司马睿”。东晋王朝的建立者。字景文,河内温县(今河南温县西南)人。公元307年任安东将军、都督扬州江南诸军事。出镇建康(今江苏南京),统治长江中下游和珠江流域。西晋灭亡后,于317年即帝位,都建康,史称东晋。

今古学派

拼音:jīn ɡǔ xué pài 首字母大写:JGXP五笔:wyn dgh ipb ire 今古学派的同义词反义词
1.研究经传的两大学派。亦称今文家和古文家。西汉经学,初无古文与今文之别。后鲁恭王坏孔子宅,于壁中得《礼记》﹑《尚书》﹑《春秋》﹑《论语》﹑《孝经》,皆以古籀文书写,故称古文。又河间献王亦称得古文经传。其时经师多不信古文。王莽时古文虽列于学官,光武时即废。东汉末,服虔马融郑玄皆尊习古文,古文经学遂昌盛。后有晋王肃解《诗》,王弼注《易》,杜预着《春秋左氏经传集解》,而古文经学独树一帜,盛传于世,今文......更多

金壶墨

拼音:jīn hú mò 首字母大写:JHM五笔:qqq fpo lfof 金壶墨的同义词反义词
1.晋王嘉《拾遗记.周灵王》﹕"浮提之国﹐献神通善书二人﹐乍老乍少﹐隐形则出影﹐闻声则藏形。出肘间金壶四寸﹐上有五龙之检﹐封以青泥﹐壶中有墨汁如淳漆﹐洒地及石﹐皆成篆隶科斗之字。记造化人伦之始……及金壶汁尽﹐二人刳心沥血﹐以代墨焉。"后因以指精良之墨。

乐毅论

拼音:lè yì lùn 首字母大写:LYL五笔:tn uew ywx 乐毅论的同义词反义词
1.著名的小楷法帖。三国魏夏侯玄文,晋王羲之书。唐褚遂良称其"笔势精妙,备尽楷则",被评为王羲之正书第一。真迹已佚,后世摹本甚多。参阅唐张彦远《法书要录》卷二﹑卷三,宋程大昌《考古编·黄庭经》。

藜火

拼音:lí huǒ 首字母大写:LH五笔:atq ooo 藜火的同义词反义词
1.晋王嘉《拾遗记.后汉》载:汉刘向校书天禄阁,夜默诵,有老父杖藜以进,吹杖端,烛燃火明。取《洪范五行》之文,天文舆图之牒以授焉,向请问姓名。云"太乙之精"。后因以"藜火"为夜读或勤奋学习之典。

兰亭帖

拼音:lán tínɡ tiē 首字母大写:LTT五笔:udf yps mhhk 兰亭帖的同义词反义词
1.又称《禊帖》﹑《兰亭集序帖》。著名的行书法帖。东晋王羲之书。穆帝永和九年,三月上巳,羲之和谢安﹑孙绰等修禊于山阴(今浙江绍兴)兰亭,临流赋诗,羲之草序,用蚕茧纸﹑鼠须笔书之。书法遒媚劲健,绝代更无,为隋唐诸家师法。惜唐宋两代,真本已亡。临摹本甚多,以欧阳询的"定武本"﹑褚遂良的"神龙本"颇能近真。此外摹写翻刻者多至数十百,而善本鲜见。

墨池

拼音:mò chí 首字母大写:MC五笔:lfof ibn 墨池的同义词反义词
1.洗笔砚的池子。著名书法家汉张芝﹑晋王羲之等,均有"墨池"传说着称后世。 2.指砚。 3.指习书写字处。 4.制笔时,以羊青毛为最内层,以兔毫为次层,做成"墨池"(又称"笔柱"﹑"承墨"),用以吸墨。

清慎勤

拼音:qīnɡ shèn qín 首字母大写:QSQ五笔:ige nfh akg 清慎勤的同义词反义词
1.清廉﹑谨慎﹑勤勉。《三国志.魏志.李通传》"以宠异焉"裴松之注引晋王隐《晋书》:"﹝李秉﹞尝答司马文王问﹐因以为《家诫》曰:昔侍坐于先帝﹐时有三长吏俱见。临辞出﹐上曰:'为官长当清﹐当慎﹐当勤﹐修此三者﹐何患不治乎?'"后用以为官箴。衙署公堂多书"清慎勤"三字作匾额。

三山

拼音:sān shān 首字母大写:SS五笔:dg mmm 三山的同义词反义词
1.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。晋王嘉《拾遗记.高辛》:"三壶,则海中三山也。一曰方壶,则方丈也;二曰蓬壶,则蓬莱也;三曰瀛壶,则瀛洲也。" 2.福州的别称。福州城中西有闽山,东有九仙山,北有越王山,故福州又称三山。见宋曾巩《道山亭记》。 3.冠名。 4.指三山骨。 5.喻封建主义﹑官僚资本主义﹑帝国主义三重压迫。
12345 共171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