杵舞

拼音:chǔ wǔ 首字母大写:CW五笔:stfh tgl 杵舞的同义词反义词
也称“杵乐”。高山族民间传统舞蹈。流行于台湾省日月潭高山族地区。舞者均为女子,三五成群,环绕臼石,双手持一根一人高长杵,上下有节奏地撞击,作舂米状,随之边歌边舞,表现出劳动生活的愉悦。

彩调剧

拼音:cǎi diào jù 首字母大写:CDJ五笔:ese ymf ndj 彩调剧的同义词反义词
戏曲剧种。流行于广西桂林、柳州、河池、百色等地。有“彩调”、“彩灯”、“耍牡丹”、“采茶戏”、“嗬海戏”等名称。1955年定今称。起源于民间采茶歌,清道光年间已有以三小戏形式演出。唱腔属曲牌体,分腔、板、调三大类。剧目有《刘三姐》、《三朵小红花》等。

草药

拼音:cǎo yào 首字母大写:CY五笔:ajj ax 草药的同义词反义词
1.取材于普通植物的药材。对珍稀药材而言。亦指不见于药典的民间药材。

村田乐

拼音:cūn tián lè 首字母大写:CTL五笔:sfy ll tn 村田乐的同义词反义词
1.宋﹑元﹑明时表现农村生活的一种民间舞蹈。

春江花月夜

拼音:chūn jiānɡ huā yuè yè 首字母大写:CJHYY五笔:dwj ia awx eee ywt 春江花月夜的同义词反义词
民间丝竹曲。见“夕阳箫鼓”(507页)。

打枣竿

拼音:dǎ zǎo ɡān 首字母大写:DZG五笔:rs smuu tfj 打枣竿的同义词反义词
一作《打草竿》。民间曲调名。明万历至崇祯间流行于北方。后传入南方,改名《挂枝儿》。

刀削面

拼音:dāo xiāo miàn 首字母大写:DXM五笔:vnt iej dl 刀削面的同义词反义词
也称“削面”。汉族民间传统面食。流行于华北地区,以山西最盛。其做法是:左手举一大块和好的面团,右手用一把特制的弧形刀,将面一条条削入锅内,煮熟捞起,配上猪肉等梢子食用。面条呈三棱形,香绵适口。

斗龙舟

拼音:dòu lónɡ zhōu 首字母大写:DLZ五笔:uf dx tui 斗龙舟的同义词反义词
1.亦作"斗龙舟"。 2.以龙舟竞渡。我国民间习俗,每年端午节举行。传说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怀石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。

高跷

拼音:ɡāo qiāo 首字母大写:GQ五笔:ymk khaq 高跷的同义词反义词
民间舞蹈,表演者踩着有踏脚装置的木棍,边走边表演。也指表演高跷用的木棍。

好力宝

拼音:hǎo lì bǎo 首字母大写:HLB五笔:vb en pgy 好力宝的同义词反义词
蒙古族的一种曲艺,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,原为民间歌手自拉自唱,现在有独唱、对唱、重唱、合唱等形式,有时还夹有快板节奏的说白,用四胡或马头琴伴奏。也叫好来宝。
12345 共819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