牵裾

拼音:qiān jū 首字母大写:QJ五笔:dpt pund 牵裾的同义词反义词
1.牵拉着衣襟。 2.三国魏文帝曹丕要从冀州迁十万户到河南去,群臣上谏,不听。辛毗再去谏,曹丕不答而入内,辛毗拉住他的衣裾。后来终于减去五万户。见《三国志.魏志.辛毗传》。后以"牵裾"﹑"牵衣"﹑"牵裳"指直言极谏。

乔清秀(1910-1943)

拼音:qiáo qīnɡ xiù (1910-1943)首字母大写:QQX(1910-1943)五笔:tdj ige tb (1910-1943) 乔清秀(1910-1943)的同义词反义词
河南坠子演员。女。原名李金秀,河南内黄人。十四岁从乔利元学艺,后又拜梨花大鼓名家潘春聚为师。是河南坠子北路调创始人之一,以吐字俏利、旋律悠扬的“巧口”著称。1940年在沈阳演出时,受日本侵略者迫害,精神失常,返天津后病逝。

山东

拼音:shān dōnɡ 首字母大写:SD五笔:mmm ai 山东的同义词反义词
1.山的东坡。参见"山西"。 2.战国﹑秦﹑汉时称崤山或华山以东地区,又称关东。亦指战国时秦以外的六国。 3.称太行山以东地区。 4.汉时称古齐鲁地区。 5.省名。因在太行山以东,故称。唐属河南河北道,宋属京东路,金改京东路为山东路,明置山东布政使司,清至今相沿称山东省。

山东梆子

拼音:shān dōnɡ bānɡ zi 首字母大写:SDBZ五笔:mmm ai sdt bb 山东梆子的同义词反义词
1.地方戏曲腔调或剧种名。据说是秦腔传入山东以后所形成。流行于山东西部及河南﹑河北部分地区。剧目﹑唱腔同山东的平调﹑莱芜梆子等相互影响。

碻磝

拼音:què qiāo 首字母大写:QQ五笔:dymk dgqt 碻磝的同义词反义词
1.多石不平貌。 2.古津渡﹑城名。故址在今山东茌平西南古黄河南岸,城在津东。

阮曲

拼音:ruǎn qǔ 首字母大写:RQ五笔:bfq ma 阮曲的同义词反义词
1.三国魏阮籍的故居。旧址在今河南省陈留县。

商代城墙遗址

拼音:shānɡ dài chénɡ qiánɡ yí zhǐ 首字母大写:SDCQYZ五笔:yum wa fd ffuk khgp fhg 商代城墙遗址的同义词反义词
1.在河南省郑州市。城垣周长七公里,用土分层夯筑。城墙剖面为梯形,底面一般宽二十米,高约九米,部分城墙被掩埋在现今的地面之下。环城发现十一个缺口,某些缺口可能与城门有关。城墙附近有大量的商代文化遗址。西墙外杜岭出土两件大型铜方鼎,南墙﹑北墙外各发现一处青铜器铸造作坊遗址,郑州市内曾发现商代早期的房基﹑地窖﹑壕沟﹑水井﹑墓葬及雕刻字骨和陶文符号。

三十六峰

拼音:sān shí liù fēnɡ 首字母大写:SSLF五笔:dg fg uy mtd 三十六峰的同义词反义词
1.在河南省登封县少室山,上有三十六峰。 2.指福建省崇安县的武夷山。

渑池之功

拼音:miǎn chí zhī ɡōnɡ 首字母大写:MCZG五笔:ikj ibn pp ae 渑池之功的同义词反义词
渑池:古城名,在今河南渑池县南。本指战国时赵国蔺相如在渑池会上不畏秦王,为赵国立下功勋。后泛指为国立下巨大功勋。

渑厄

拼音:miǎn è 首字母大写:ME五笔:ikj dbv 渑厄的同义词反义词
1.古代九塞之一。在今河南省渑池县西。
3132333435 共676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