答司马谏议书

拼音:dá sī mǎ jiàn yì shū 首字母大写:DSMJYS五笔:tw ngk cg ysl yyr nnh 答司马谏议书的同义词反义词
散文篇名。北宋王安石作。司马谏议:即“司马光”,当时任右谏议大夫,曾写信指责作者的变法举措。篇中对司马光加给作者的“侵官、生事、征利、拒谏”四个罪名逐一作了反驳,并批评士大夫阶层的因循守旧,表明坚持变法的决心。言辞犀利,针锋相对,是古代的驳论名篇。

东方朔(前154-前93)

拼音:dōnɡ fānɡ shuò ( qián 154- qián 93)首字母大写:DFS(Q154-Q93)五笔:ai yy ubte ( ue 154- ue 93) 东方朔(前154-前93)的同义词反义词
西汉文学家。字曼倩,平原厌次(今山东惠民)人。武帝时为太中大夫。性格诙谐滑稽。善辞赋,名篇有《答客难》。

大诰

拼音:dà ɡào 首字母大写:DG五笔:dd ytfk 大诰的同义词反义词
1.《尚书》篇名。《书.大诰序》:"武王崩﹐三监及淮夷叛﹐周公相成王﹐将黜殷﹐作《大诰》。"孔传:"陈大道以诰天下﹐遂以名篇。"后用以泛称典诰之文。 2.明洪武十八年颁布的法律文件。内分十种项目﹐颁之学宫以课士﹐令人人习之。不久又颁布续编﹑三编。参阅《明史.太祖纪三》﹑《明通鉴.太祖洪武十八年》。

戴叔伦(732-789)

拼音:dài shū lún (732-789)首字母大写:DSL(732-789)五笔:falw hi wwx (732-789) 戴叔伦(732-789)的同义词反义词
唐代诗人。字幼公,一作次公,润州金坛(今属江苏)人。官至抚州刺史、容管经略使。有《女耕田行》、《屯田词》等名篇。后人辑有《戴叔伦集》。

顾况(约730-806后)

拼音:ɡù kuànɡ ( yuē 730-806 hòu )首字母大写:GK(Y730-806H)五笔:dbd ukqn ( xq 730-806 rg ) 顾况(约730-806后)的同义词反义词
唐代诗人。字逋翁,自号华阳山人,苏州海盐(今属浙江)人。至德年间进士。曾任著作佐郎,后遭贬谪。常采用方言口语入诗,风格平易流畅。有《囝》等名篇。并有《华阳集》。

贺知章(659-约744)

拼音:hè zhī zhānɡ (659- yuē 744)首字母大写:HZZ(659-Y744)五笔:ekm td ujj (659- xq 744) 贺知章(659-约744)的同义词反义词
唐代诗人。字季真,自号“四明狂客”,越州永兴(今浙江萧山)人。证圣年间进士。官至太子宾客兼秘书监。后还乡为道士。工书法,尤善草书、篆书。有《回乡偶书》、《咏柳》等名篇。

侯方域(1618-1654)

拼音:hóu fānɡ yù (1618-1654)首字母大写:HFY(1618-1654)五笔:wnt yy fa (1618-1654) 侯方域(1618-1654)的同义词反义词
明末清初文学家。字朝宗,商丘(今属河南)人。少年时参加复社。曾跟随史可法抗清,但后又参加清朝的科举考试。擅长散文,有《李姬传》、《马伶传》等名篇。又能诗。有《壮悔堂文集》、《四忆堂诗集》。

黄景仁(1749-1783)

拼音:huánɡ jǐnɡ rén (1749-1783)首字母大写:HJR(1749-1783)五笔:amw jyi wfg (1749-1783) 黄景仁(1749-1783)的同义词反义词
清代诗人。字汉镛、仲则,号鹿菲子,江苏武进人。早年科举不利,做过武英殿签书官、候补县丞。一生愁苦潦倒,诗作多抒发凄凉寂寞之苦。《笥河先生偕宴太白楼醉中作歌》为其名篇。有《两当轩集》。

姜夔(约1155-约1221)

拼音:jiānɡ kuí ( yuē 1155- yuē 1221)首字母大写:JK(Y1155-Y1221)五笔:ugvf utht ( xq 1155- xq 1221) 姜夔(约1155-约1221)的同义词反义词
南宋词人。字尧章,号白石道人,饶州鄱阳(今江西波阳)人。终生未仕。精通音律,作词注重格律,音节谐美。有《扬州慢》等名篇。有《白石道人诗集》、《白石道人歌曲》。

警世通言

拼音:jǐnɡ shì tōnɡ yán 首字母大写:JSTY五笔:aqk anv cep yyy 警世通言的同义词反义词
白话短篇小说集。明代冯梦龙编著。与《喻世明言》、《醒世恒言》合称“三言”。四十篇。所收作品近半数为经编者润色的宋元话本,其余为明代文人创作的拟话本。其中《杜十娘怒沉百宝箱》、《白娘子永镇雷峰塔》等为传世名篇,成功地塑造了杜十娘、白娘子、李甲、许仙等人物形象。
12345 共97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