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则天(624-705)

拼音:wǔ zé tiān (624-705)首字母大写:WZT(624-705)五笔:gah mj gd (624-705) 武则天(624-705)的同义词反义词
唐高宗后,武周皇帝。名fd39,并州文水(今山西文水东)人。十四岁时被唐太宗选入宫内为才人,太宗死后为尼。不久被高宗召为昭仪,公元655年立为皇后,逐渐把持朝政,与高宗并称“二圣”。后又相继废中宗、睿宗,690年自称圣神皇帝,改国号为周,史称武周。在位期间重视科举制度和人才选拔,发展农业生产。任用酷吏,大兴冤狱,晚年豪奢专断。705年中宗复位,尊称她为“则天大圣皇帝”,后世通称为武则天。

伊周

拼音:yī zhōu 首字母大写:YZ五笔:wvt mfk 伊周的同义词反义词
1.商伊尹和西周周公旦。两人都曾摄政,后常并称。亦指执掌朝政的大臣。

杨秀清(1823-1856)

拼音:yánɡ xiù qīnɡ (1823-1856)首字母大写:YXQ(1823-1856)五笔:snr tb ige (1823-1856) 杨秀清(1823-1856)的同义词反义词
太平天国领导人之一。广西桂平人。贫苦农民出身。1846年参加拜上帝会。曾假托天父附体,取得天父代言人的特权。金田起义时,领中军主将。后封东王,主持朝政。太平天国建都天京(今南京)后,派兵北伐与西征,并主持外交事务。因居功自傲,独揽大权,逼洪秀全封他为“万岁”,引起领导集团的内部分裂。在杨韦事变中被韦昌辉杀害。

赵高(?-前207)

拼音:zhào ɡāo (?- qián 207)首字母大写:ZG(?-Q207)五笔:fhr ymk (?- ue 207) 赵高(?-前207)的同义词反义词
秦朝宦官。原为赵国人。进入秦宫后任中车府令兼掌皇帝的符玺(大印)。亲近秦始皇少子胡亥。始皇死后与李斯合谋,伪造遗诏,逼始皇长子扶苏自杀,立胡亥为帝。任郎中令,控制朝政,掌握大权。后杀李斯,任中丞相。不久又杀二世,立二世兄子子婴为秦王。终被子婴设计杀死。

吁谋

拼音:xū móu 首字母大写:XM五笔:kgfh yfs 吁谋的同义词反义词
1.远大宏伟的谋划。 2.指谋划朝政大事。

把持

拼音:bǎ chí 首字母大写:BC五笔:rcn rff 把持的同义词反义词
谓揽权专断,不许他人参与:把持朝政。

八王之乱

拼音:bā wánɡ zhī luàn 首字母大写:BWZL五笔:wt ggg pp tdn 八王之乱的同义词反义词
西晋皇族争夺政权的斗争。晋初武帝大封同姓子弟为王,诸王拥有军政实权。惠帝即位,其妻贾后杀死辅政的杨骏和汝南王亮,旋又杀楚王玮。公元300年赵王伦杀贾后,次年废惠帝自立。齐王fd32、成都王颖联兵杀伦,惠帝复位,fd32专朝政。长沙王fd45攻杀fd32,河间王、成都王颖又杀fd45,颖掌朝政。后东海王越攻杀、颖,306年毒死惠帝,另立怀帝,独握朝政。长达十六年的八王之乱结束。

博陆

拼音:bó lù 首字母大写:BL五笔:fsf bgb 博陆的同义词反义词
1.即双陆。古代博戏之采名。 2.指霍光。《汉书.霍光传》载,汉武帝封霍光为博陆侯。光忠谨,曾长期主持朝政。

报刘一丈书

拼音:bào liú yí zhànɡ shū 首字母大写:BLYZS五笔:rb yj g dyi nnh 报刘一丈书的同义词反义词
散文篇名。明代宗臣作。明嘉靖年间,奸相严嵩父子擅权纳贿,朝政腐败。作者揭露了当时无耻士大夫奔走权门的丑态,以及奸相的做作虚伪和相府门人的敲诈勒索,表明了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立场。笔锋犀利,是传诵的讽刺名篇。

柄朝

拼音:bǐnɡ cháo 首字母大写:BC五笔:sgmw fje 柄朝的同义词反义词
1.执掌朝政。
12345 共85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