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家口市
拼音:zhānɡ jiā kǒu shì 首字母大写:ZJKS五笔:xta pg kkkk ym 张家口市的同义词反义词
在河北省西北部、京包铁路线上。1928年后曾为察哈尔省省会。1939年设市。人口776万(1993年)。为河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间的交通要冲和物资交流地。境内有著名的宣化铁矿。名胜古迹有赐儿山、云泉寺、清远楼、镇朔楼、辽壁画墓等。
浙江省
拼音:zhè jiānɡ shěnɡ 首字母大写:ZJS五笔:irr ia ith 浙江省的同义词反义词
简称“浙”。在中国东南部,临东海。面积1018万平方千米。人口4369万(1995年)。明代置浙江布政使司(省级),清代为浙江省。省会杭州。大部为丘陵、山地,北部和沿海有平原。中国岛屿最多的省区。主要河流有钱塘江。亚热带湿润区。经济发达。主要有纺织、机械等工业,丝绸工业驰名中外。茶叶和毛竹产量均为全国第一,柑橘、桑蚕茧产量居全国前列。海洋渔业和淡水渔业都很发达。
保定市
拼音:bǎo dìnɡ shì 首字母大写:BDS五笔:wk pgh ym 保定市的同义词反义词
在河北省中部、京广铁路线上。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。民国时曾为河北省省会。1948年设市。人口668万(1995年)。为河北省中部农副产品集散地和工业中心之一。有大慈阁、莲花池等名胜古迹。
北卷
河南
呼和浩特市
拼音:hū hé hào tè shì 首字母大写:HHHTS五笔:ktu t itfk cffy ym 呼和浩特市的同义词反义词
内蒙古自治区首府。在自治区中部、京包铁路线上。南临大黑河,绿化较好,蒙古语有“青色的城”之称。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。民国时曾为绥远省省会。1928年设市。人口938万(1995年)。是中国重要的毛纺工业中心之一。名胜古迹有昭君墓、大召、席力图召、白塔、五塔寺等。有内蒙古大学等高等学校。
合肥市
拼音:hé féi shì 首字母大写:HFS五笔:wgkf ec ym 合肥市的同义词反义词
安徽省省会。在省境中部、淮南铁路线上。古时因肥水二支汇合于此得名。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。1949年设市。人口1159万(1995年)。名胜古迹有逍遥津、包公祠墓、教弩台等。建有环城公园。有中国科技大学、安徽大学等高等学校。
湖南省
拼音:hú nán shěnɡ 首字母大写:HNS五笔:ide fm ith 湖南省的同义词反义词
别称“湘”。在中国中南部、长江中游。面积2118万平方千米。人口6356万(1995年)。有土家、苗、侗等少数民族。清代置省。省会长沙。西、南、东三面为山地,中部为丘陵、盆地;北部有洞庭湖,纳湘、资、沅、澧四水汇注长江,湖周围为平原。亚热带湿润区。有色金属工业发达。锑产量世界第一,稻米产量为全国之首,全国重要商品粮产区。茶叶、苎麻和生猪产量都居全国前列。淡水渔业较发达,南方重要木材产地。
兰州市
拼音:lán zhōu shì 首字母大写:LZS五笔:udf ytyh ym 兰州市的同义词反义词
甘肃省省会。在省境中部、黄河沿岸,陇海、包兰、兰新、兰青等铁路交会于此。自古为中原地区通往西北地区的交通要冲。1941年设市。人口1652万(1995年)。为西北地区重要的工业中心,有炼油、化学、机械、有色冶金、毛纺、电力等工业。市郊特产兰州水烟、兰州瓜、白兰瓜,有“瓜果城市”之称。名胜古迹有五泉山、白塔山、雁滩、金天观、白云观等。有兰州大学等高等学校。
辽宁省
拼音:liáo nínɡ shěnɡ 首字母大写:LNS五笔:bp ps ith 辽宁省的同义词反义词
简称“辽”。在中国东北地区南部,临黄海和渤海。面积1459万平方千米。人口4034万(1995年),有满、蒙古等少数民族。清初置盛京,清末改奉天省,1929年改辽宁省。省会沈阳,中部为辽河平原,余为低山丘陵,南部形成辽东半岛。辽河纵贯南北。从南向北为暖温带和中温带、湿润区和半湿润区。全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,以钢铁和机械工业为主,亦为温带水果和柞蚕茧的主要产区。